这次公招,是为欧阳常林设计的。
魏文彬很崇拜邓公。经视这个地面频道,是借鉴"特区"思维开设的。要破湖南台的顽疾,并未一朝一夕的事。他要先在经视搞试验,再把成功经验挪用到湖南台。而经视台长,老魏早就心有所属。明面上公招,但规则上,老魏自有设计。后来他自称这是一场"阳谋",有利于小欧。竞聘100多人里,欧阳常林职位最低。事后证明,魏文彬的眼睛是雪亮的。
小欧当上经视台长后,老魏只给他拨了200万:
"剩下的事你自己解决吧,我一张桌子都不会给你了。"
没人、没设备,没有办公场地,一年后还得还款。欧阳常林只好四处贷款,多方挖人。一个草创台,老台的铁饭碗,都不愿挪屁股。小欧好不容易才挖来吕焕斌、吴澧波。本来在科技馆找到了办公室,装修一个月,又被撵走。最后租下省文娱中心,还得欧阳常林亲自去装修。背着高利息贷款,奔走数月,办公室一装好,欧阳常林一头栽倒,连打了十几天吊针。
随后,经视台开启对外公招,从1100人里录取了70人。很多人都是抱着纯粹的新闻理想来的。就在这波人里,有一个日后对湖南台乃至对内娱影响至深的小姑娘,那年从广东回乡探亲的龙丹妮。
没有龙丹妮,选秀未必会那么快崛起,何炅和汪涵,也未必会成为名主持。
但这都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那年国庆前最后一天,在欧阳常林的带领下,在经视台开播前,在文娱中心的露天阳台上,80名新员工举办誓师大会,立下了"今生今世(经视),一定有缘"的誓言。
「湖南经视的初创团队」
同时期,魏文彬成立改革小组,要在湖南台上星前一改积弊。改革小组的年轻人改了半年,四处碰壁,受尽老人白眼。他们统计收视率,结果头天贴出来,第二天就被人撕了。再贴,人家再撕。
面对改革困难,年轻人去找魏文彬告状。
老魏没有明确表态,只说:
"你们连这个点毅力都没有,以后还怎么搞?"
要改革,就要动别人的蛋糕,就要其他人打包回家。触动既得利益者的饭碗,魏文彬压力极大。这期间,他遭遇落选,是台里联名写信保住了椅子。
和那个时代所有的改革故事一样,在剧痛和风险中,1996年,湖南广电十几个部室合并成6大中心,实行企业化、专业化操作。中心骨干,一律换成少壮派。改革小组的牵头人,进入各大中心,从此掌握"实权"。
也就在这一年,新成立的湖南经视,把湖南台给震住了。
03.
欧阳常林的市场意识,非常强。上任后,他直接用电视剧制作理念管节目,推行了制片人和导演制度。琼瑶剧的俊男靓女,令其认识到颜值重要。他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明星主持人。此外,琼瑶告诉他,内地综艺,太正经了,这让他起了做一档青春时尚综艺的念头,催生出《幸运3721》。
当年在湖南,《幸运3721》打遍天下无敌手,创下收视率66%的神话,直接威胁后来的《快乐大本营》。不过经视的根基,并非它奠定。
经视第一次展现它的价值,令湖南人刮目相看,是因为96年的湖南灾情。
那年,洪水肆虐,灾情震动全国。中央领导前线指挥,各路媒体跟着领导跑。经视却没有,他们跟着灾情跑。欧阳常林把全台的大哥大都交给了前线记者,电话前线直播,靠两条腿送出了无数一线信息。10多台车,累计行程35.7万公里,24小时连线,紧紧抓住观众的心。连湘阴县防汛指挥部都要问他们要带子,说错过《经视新闻》,需要回看一下,好布置防汛计划。
欧阳常林从前线回来后,广州军区的副参谋长宋文汉特意登门拜谢说:
"经视是全国办得最好的电视台。"
「经济电视台的老大楼」
经视报道的机动性,并非临时发挥。在此之前,经视就搞过深度报道,追踪过"高价结婚证",催动省政府下了规范文件。还有公路乱收费、高考作弊案、107国道黑店、非法传销等,可谓战绩辉煌。这些暗访、追踪的路子,显然是跟当年最火的《东方时空》学的。可以说,在当年大环境下,经视并没有一上来就追求娱乐化。"新闻立台"四个字,完全做到了。
然而《幸运3721》的火爆,超出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