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率真坦诚的人,于是我也变得越来越直接,直接地开始,直接地拒绝。
这也是我觉得《半熟恋人》比其他恋综都好看的原因。
男的女的,不兜圈子,全部直线球。
本来就是,真恋爱哪有那么多心机,要费尽心思去琢磨的对象,不如不谈。
《半熟恋人》专组有个调查贴,观众大部分还是 30 以下的年轻人。
所以嘉宾背景理所当然继承了其他恋综嘉宾的。
不是牙科诊所合伙人,就是服装厂牌老板;
还有广告公司总监,资深融资顾问,就连学历背景最一般的,都还是综艺常驻嘉宾,大 V 网红。
反正一定是没有生存压力的人。
我写《爱情神话》时写到过,中年人的风花雪月,很可能是下一阶段的爽文模板。
大概因为年轻人的生活,网络上 " 虽远必诛 ",网络下 " 只能考公 ",是没法真实拍出来的。
如果设定这些人不事生产、花前月下,只能给我们提供更多吐槽国产剧的素材而已。
但影视作品的奶头乐作用不会消失,于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投射到了中年人身上。
结合这帮大男大女们年轻时赶上的红利期,安排他们去作天作地,好像还有点合理。
我有个预感,持续了四五年的全网媚青风潮,差不多该退了。
至少在影视这块儿,新流量密码可能要从讨好年轻人变成羡慕中年人。
其实还是在薅年轻人的注意力。
所以那些作品里的中年人,不能像隔壁老王,陷在鸡零狗碎、鸡鸣狗盗、鸡飞狗跳里脱不得身。
张口工资卡归谁管,闭口房产证写谁的名,那就变成真中老年相亲节目《爱的选择》了。
我说《爱情神话》它们是爽文,并不是在嘲讽或者否定,相反,我真心觉得,这届观众格外需要爽文。这是观众的呼声。
我们需要想象自己也是活在小红书里的人,只喝咖啡,不蹲马桶,最好也不上班。
在祖传的法租界小别墅里,邀三五好友,从 Jimmy Choo 的款式价格,讲到费里尼的催眠指数。
连离婚综艺里的中年人,分开都不是为了出轨、家暴、婆媳大战,不是为了任何一件具体的生活琐事。
依然是形而上的—— " 我们之间没有爱情 "。
以前写《心动的信号》时写过,那些衣着光鲜的素人嘉宾,很大一部分任务,是替精疲力尽的年轻人去交朋友的。
《半熟恋人》大概开拓了另一个功能,寄托了年轻人对自己未来的美好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