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阿敏补缴了税款和罚款 60 万,也受到了单位严厉的惩罚:职级连降两级,记大过,关禁闭三个月。
而此时,负责处理毛阿敏经纪事务的男友张勇,携款逃到了澳洲,留下毛阿敏独自面对媒体的口诛笔伐。
她无力承担这种重创,准备了一百多片安眠药,在八月的一个暴雨夜,打算离开这个世界。
幸亏父亲毛金富从电话中听出不对,从上海赶到南京,收起女儿的安眠药,陪在女儿身边,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处在人生低谷的毛阿敏,精进歌艺,小心地经营着自己的歌唱事业。
接连推出广受好评的歌曲《历史的天空》,《同一首歌》,《烛光里的妈妈》等。
毛阿敏的事业回春了。
但好景不长,1996 年,毛阿敏又一次因为偷税陷入税务风波。
在同一个问题上栽倒两次,人们已经不愿意、也没有耐心听她的任何解释。
惺惺相惜的经纪人野绍铎自缢身亡。
所有演出断崖式的终止。
毛阿敏回忆说:" 那时候电视台都不允许我的声音出现。"
从歌坛大姐大,到全面封杀。
反差太大了,她想要逃离这难堪的境地。
她没有像第一次那样试图自杀,而是选择了出走海外,并恨恨地想:我再也不会回来了。
或许唯有逃离,才能让自己获得片刻安宁。
心理学认为,逃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御。
因为压抑的问题和情绪并不会消失,只会以其他的形式存在,甚至在我们的身体上沉淀。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被老师李国华侵犯后,房思琪不想面对被强奸的事实和自己的羞耻心。
为了活下去,她用文学美化和老师的关系,甚至说服自己,跟李国华之间是有爱的。
她说:" 我已经脏了 ,脏有脏的快乐。要去想干净就太苦了。"
她的逃避并没有让她的痛苦减少丝毫,这些痛苦日积月累,成倍地在心里蔓延。
房思琪的原型林奕含,因为一直无法面对过去的创伤,最后也不堪重负自杀了。
逃避是一种和客观事实的抗拒,你越用力,返回来的痛苦越大。
想想生活中的我们,是否在遇到困难和冲突的时候,也选择逃避和抗拒?
我的一个来访者,觉得公司制定的 KPI 不合理,老板处处对自己挑剔,于是他经常在上班时间摸鱼,对待工作无限的懈怠、拖延。
这些无声的抗拒里充满怨恨和恐惧,束缚他,限制他,使他软弱无力,裹步不前。
一直抗拒,人就会一直被卡在原地,既承接不了过去,也开拓不了将来。
全然接纳痛苦,才能迎来 " 新生 "
全盘放下演艺事业的毛阿敏,先后游荡在英国,香港,加拿大,澳大利亚,就是不想回国。
不断地变换环境,异域的风土人情,丰富着她的视线,也洗刷着她的心境。
其实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像拆盲盒,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箱子打开是惊喜还是惊吓。
我们也难免会经历一些和失去有关的创伤和挫折。
可能是失去工作,失去婚姻,失去亲人,或者仅仅目睹他人的离世,都会给我们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
面对生活的重击,我们首先要学会接纳,才能生出新的能量和希望。
接纳已经发生的糟糕的事情和经历,不论它们让你多难过,都允许这一切发生。
例如老公出轨,婚姻亮起红灯,第一时间我们不是去斥责老公多么无情,小三多么可恨。
如果我们哭天喊地展示自己的悲惨,我们就把自己放在了 " 受害者 " 的人设里。
受害者心态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在婚姻里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认为自己是被抛弃的一方,需要被可怜,被同情。
我们会把婚姻失败的责任都归结到对方和小三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