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故事就终结在婚前,来证明女孩不用太辛苦。
职场年纪关卡,面对女性更苛刻且更冠冕堂皇。
女性需要生育,女性需要育儿。
" 教育把中国女性推向了职场,但同时中国男人并没有回归家庭。"
所以女性要让出高端的关键的岗位,或退守家庭,或屈就二线。
在男女产假不平等的今天,服务员前台等边缘性服务型岗位,就是很多职业女性的归宿。
(消失的女程序媛)
甚至大众舆论都在 pua 女孩。
《爱很美味》里王菊饰演的夏总,会因为职位与能力高于男友而自卑撒谎。
社会舆论处处帮腔,女生太强嫁不出去,女博士没人要。
而且演变成女生太优秀,高嫁无门,如果下嫁就是 " 挣再多钱不也就找这种人 "。
(夏总被下属男友分手)
所有的打压,偏见,诱惑,最后都变成一套面向女生就业的组合拳。给出了一个明显的结果:
" 女性只能当社会的配角,你要结婚成为男人的贤内助,你要在职场让出关键职位充当基础劳动力 "。
哪有性别偏见,不过是资源掠夺。
理想国 Live 之前在文章《性别歧视背后,隐藏着「性别霸权的经济」》中提到过:
大众对优秀女性的打压,实际上是男权社会的资源垄断。
在不打算做大蛋糕的格局下,他们只打算先分割吃蛋糕的人,首先把女性变成蛋糕。
就像企图靠侵略占据资源的野蛮者,把生存游戏,玩成了霸权垄断。
文章中他们提到,在《权力的经济》一书中,作者田晓菲记述了自身作为一个女性学者,遭遇到的与性别、与年龄有关的偏见,对学术圈和职场中性别歧视的种种表现做了简洁而有力的论证。
田晓菲说,"‘性别’只有生理上的天生之别,其他都是‘建构与造成的’。"
在性别歧视背后,隐藏着的是社会文化的畸形传统和社会权力结构和专制。
想要扭转这一局面,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明确并正视,女性歧视,都在让我们付出什么代价。
" 思想没有性别。学问没有性别。勤奋与敬业没有性别。"
我们本可以合作共赢。
我们该讨论的不是男人的权力或者女人的利益,让我们讨论人的可能性,好吗?
最后的归宿,是张桂梅们
2019 年 4 月 12 日,在东京大学新入学的 3100 余名本科生的开学典礼上。
世界著名的女性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上野千鹤子女士,向代表日本精英的东大新生们,做了这么一番致辞:
「" 从古至今东京大学女生入学比例从未超过 20%,日本不少名校的自主招生中,同样的成绩会优先录取男生,对女生的入学比例进行隐性地限制操作。
这不是由于女生不努力,不聪明或者学习成绩不好,而是存在各种错误的社会观念和性别不公的问题。至今东京大学不少学生团体中,只让外校的女生加入,不欢迎有头脑的东大女生加入。"
" 你们大家都认为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回报,但是,对女生来说,即使努力也不能得到公平回报的社会在等着你们。
请让你所得到的幸运环境,不去蹂躏和蔑视那些没有这种幸运的人们;请把你这种幸运和天赋用于帮助这些人们。大家彼此相互支撑地生存下去。」
职场女性发展的最终诉求,一定是合作。
是家庭主妇也因此不被侮辱;
是女童能堂堂正正得到平等的教育;
是男性职场开放权限,承认并支持女性的加入,让蛋糕变的更大,社会变得更好。
在此之前还有漫长的道路。
香港的八间公立大学 2017/18 学年平均只有 18.8% 的高阶教职由女性担任。
" 理想国 Live" 认为,这个数据影射出,女性在职场分工上,依然有着明显的 " 玻璃天花板 ",上升路径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