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综失利,谁的问题
2021 年可能是音综的 " 失意之年 "。
老牌的音综 IP 不 " 灵 " 了。《乐队的夏天》宣布暂停,其他音综品牌无论是三档说唱还是《明日创作计划》,都没有挤入灯塔专业版综艺年榜前十。酷云数据显示的全年卫视综艺直播关注度 TOP10 中,也缺失了老牌音综 IP《中国好声音 2021》的影子。
音综的颓势从头部节目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艺恩数据的《2021 音乐综艺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2021 的 5 年间共有 183 档音综推出,但单年音综数量逐步下滑,其中头部音综爆款表现呈现乏力的态势,2018 年位列年度 TOP15 的综艺中有 5 档音综,到了 2021 年 TOP15 中音综仅剩 1 档。
人才的缺失是原因之一。纵使真人秀片段再吸引大众,音综的立足之本仍然是音乐本身,只有节目中的音乐质量足够优秀,才能完成音乐人与音综的双双出圈。
而当前音综已经脱离了最初单纯评价唱功的模式,综艺团队们试图挖掘那些小众垂类的素人们,让大众感到新奇,为此乐队、说唱、电音、国风等原本的小众品类被搬到台前。但是,小众垂类之所以小众,就意味着缺乏足够多的人才储备,一旦薅完了最初的那一批头部选手,剩下的几乎只能是竭泽而渔。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今年得到三大平台同时押宝的说唱领域,没有一档综艺的评分超过 6 分的及格线,而在说唱赛道抢跑的爱奇艺,明年要推的节目是说唱的 " 全明星季 ",拟邀嘉宾无一不是已经成名的 rapper。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观众获得音乐的渠道,受到短视频影响越来越深。
在《我是唱作人》推出时,总导演车澈曾经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当下音乐市场的痛点:" 这是一个奇怪的问题,一边觉得无法分享一边觉得没有得到,所以是不是中间的渠道出了问题?为什么原创新歌的渠道被阻断了?"
车澈希望将节目作为这个传播的渠道,而往年的音综也确实能够承担这一职责。即使是音综已经式微的近两年,也有诸如《书院来信》等从综艺走出的原创歌曲。
但是到了今年,在分众化和快节奏的视频观看习惯的影响之下,像《中国好声音》《歌手》《中国有嘻哈》这样的爆款综艺变得更难出现了,综艺的 " 让歌曲触达大众 " 的职能在进一步减弱,这一职能转移到了更深入大众生活的短视频平台。年底 TMEA 腾讯音乐娱乐盛典列出的年度十大热歌,几乎都是抖音神曲。QQ 音乐的榜单列表中," 抖音排行榜 " 的播放量达到 1920 万,在所有特色类榜单中位列第一。
综艺创作者们意识到了传播渠道的流变,今年也出现了 " 打不过就加入 " 的《为歌而赞》。这档节目由浙江卫视和抖音共同推出,每期节目中获得票数最高的歌曲,都会获得抖音 KOL 们的联合推广,即针对歌曲内容策划、拍摄短视频,借抖音的达人生态之势,掀起对歌曲的二次创作热潮。
虽然节目出现了许多网红评价专业音乐人的 " 名场面 ",豆瓣仅有 4.6 分,但或许可以算是一次与短视频平台结合的音综实验——凤凰传奇在节目中翻唱的抖音神曲《海底》出圈,节目播出后曾位居网易云音乐飙升榜、音乐新歌榜、音乐热歌榜三榜 Top1,目前在 B 站也收获了超过 2900 万的播放量。
除了渠道以外,节目形式也在有意识地 " 求新 "。湖南卫视在去年 10 月推出的音综《时光音乐会》抛弃了竞演模式,让歌手们翻唱彼此的代表歌曲,用户外音乐会的形式和故事中流淌而出的人文价值,尝试做一档音综里的 " 慢综艺 "。而根据目前已经官宣的消息,爱奇艺预计今年推出的音综《音乐野生活》,似乎也是类似的 " 慢综艺 " 形式。
而音综如何求生,或许也是 2022 年综艺市场的 " 看点 " 之一。
" 生活流 ",下一个风口?
现实主义题材的风,已经在剧集市场刮了两年。" 悬浮 " 的剧集已经不再能触达观众的内心,贴近现实生活的剧集内容,更易于让观众体会其中的人物处境,和剧中人物共情。去年豆瓣达到 8.2 的《我在他乡挺好的》,最初打出口碑就是依靠女主角 " 现实 " 的北漂生活。
而随着综艺和影视剧越走越近,综艺市场同样受到了这股现实主义风潮的影响。观众希望从综艺中看到更为普世的内容和情绪,韩雪在节目中拍摄外卖员生活时设定其住在上海市中心单间,就引发了大量网友批评其与普通人生活的 " 脱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