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洪晔所说,开心麻花的内在组织架构始终根据内容产品而定,内部也一直在优化一直在探索。
他们会依据业务的成熟度去布局,当电影业务发展成熟时,开心麻花成立了影业公司;当演出业务需要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子公司;当决定做剧场认证运营和拓展时,就成立院线公司,一步步稳扎稳打。
当企业无法依靠单一品类继续增长时,就必须多品类经营。新陈代谢是所有演化系统的根本特征,商业生态系统也不外乎如是,生生不息,机会无尽。
新消费卷到了内容公司?
从喜剧品牌到全平台内容公司,开心麻花一直在追求认知进步,积极摸索新的商业模式,开辟新赛道,形成产业链路。
2021 年,开心麻花做了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三件事,进军酒吧、餐厅、剧本杀。
而这看似毫不相干且与喜剧也相差甚远的三件事,背后都有一个统一的逻辑——打造 " 新空间 " 产品。所谓新空间,新在消费场景、消费体验与消费人群。
如果说,在电影、剧场演出方面,走 " 合家欢 " 路线的开心麻花可能会抓不准年轻人的笑点,但新空间产品的打造,专戳年轻人的心窝。
酒吧与餐厅作为新的表演空间,无论表演形式如何,承载的内容仍然是戏剧,但有了新场景的加持,体验感与沉浸感不可同日而语。
《偷心晚宴》剧中就餐环境丨图源官微
观众不仅观看,而是参与整场戏的演出,比如餐厅主题的戏剧《偷心晚宴》,酒吧主题的戏剧《芳心之罪》,看戏与餐饮的消费体验深度结合,甚至观众的选择也会推动整个剧情的进展。
新空间戏剧的生产模式也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戏剧,出品方要先有市场定位,明确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之后,接下来为这个产品找能够落地的地方场景和适配的主创团队。这二者是同时进行的。
洪晔解释说:" 如果要做一个餐饮系列的剧目,需要去找一个餐厅合作,需要考虑哪个餐厅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要做一个酒吧的剧目,就要去找在哪个酒吧演,或者到哪里去开一间这样的酒吧。"
" 同时我们也会找主创聊,我们的版权和产品部门储备了哪些剧本是可以直接在餐厅或酒吧演的,把这些剧本提供给主创,或者主创自己有想法也可以跟我们提。"
然而,剧本杀和酒吧、餐厅不同,虽然同属于新空间产品线上的一环,但它已经脱离了麻花戏剧本身。2022 年,麻花与小黑探联合出版了《绿水青山带笑颜》与《命运之骰》两个盒装剧本,都是全新的制作团队打造的全新的故事背景。
当被问及会不会将麻花的经典 IP 改编为剧本杀时,剧本杀工作室的负责人倪弸智表现得很克制。
他告诉刺猬公社:" 我觉得这是一把双刃剑,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太多 IP 本了。IP 在大家心中都有一个固定意义,其实很难去改,改不好的话对项目还是对商家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还有一个考虑,如果是做一些新内容和新 IP 出来的话,或许对现有 IP 是一个新突破,我们也可以反向改编。"
开心麻花扶贫主题剧本杀丨受访者提供
麻花的剧本杀内容与麻花本身做喜剧的基调、方向如出一辙,是他们擅长的搞笑与催泪,无论是欢乐机制本,还是情感演绎本都带有浓浓的 " 麻花特质 ",笑点与泪点并存。
但在游戏形式上,麻花不同于传统的剧本杀店,他们打算开发一些新的游戏机制与模式,以北京做试点,如果成功就复制到全国。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剧本杀一个本仅能容纳 6~10 人,时长为 3~5 小时,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空间并且提高翻台率,倪弸智描绘出他理想中的游戏场景——
"40 个人同时开始,时长控制在 3 个半小时以内,基础的模式就是大家聚在一个地方,开始一段动作,突然有一个事件发生之后,玩家分到各个房间,每个房间应该 10 个人左右,每个房间又会发生自己的故事,但又跟主线剧情相关,解锁各自房间剧情之后,再出来完成主线剧情。"
除了餐饮、酒吧与剧本杀的产品开发之外,2022 年开心麻花还打算做出新的场地运营策略——在北京开一家新空间集合体验店,体验店可以容纳多种产品样态,满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