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清居被冒犯时,平良一步一步走上台阶。
墙壁上是他满腔怒火,为了清居举起枪支的内心投影。
平良对 " 美丽 " 这个符号的狂热迷恋,以及清居对 " 爱 " 的极度渴求。
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病态,也多少体现出两人的心理缺陷。
但他们在爱的表达上,却与不成熟的我们,并无二致。
平良自卑、怯懦。
对清居不吝赞美,却从不敢将自己的真心话说出口。
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固守着 " 他是国王我是仆从 " 的阶级。
这何尝不是一种降低期望值的手段。
只要我先逃开,只要我不抱希望,我就不会因拒绝而伤心。
说到底,其实是害怕,如果得到的不是肯定的答案,会让自己受伤。
而清居,则因为自尊心作祟,不肯放下身段,只等对方先迈出第一步。
高中毕业的那天,清居给足了平良告白的机会,甚至主动开口问了。
可平良却没有丝毫回应。
为此,清居觉得伤了自尊,不肯再去找他。
导致之后两人直接失去联系,再不相见。
不敢开口与不肯开口,低预期与高自尊。
这些都像极了普罗大众会有的,在感情中的纠结与思考。
我们在成长中学会了要及时表达,学会了,主动不代表失去尊严。
可我们是怎么学会的?
是曾经的我们也有过和他们类似的纠结和遗憾。
吃了不少,不肯把真心话说出口的教训。
我们太多太多的遗憾与悔恨,都与平良清居相似。
剧中的主角是幸运的。
许多人在他们重逢的路上,推了他们一把。
否则这个故事就断在了他们高中毕业那天。
但现实中,有时错过了,就是永远的失去。
很多时候,我们在这种逃避与嘴硬中,得到的,只有两颗心愈发遥远的距离。
回头看,才会发现,当时固执坚持的那点骄傲与自尊。
在失去面前,显得多么幼稚。
但,青春期的爱情,本来就是幼稚的。
比起喜欢,它或许更像一场偶像崇拜,或是一段自我认知的旅程。
通过喜欢他人,寻找自我,也建立自我。
所以,一段关系的 " 祛魅 ",其实更像个人的成长。
对自我有了足够的认知与自信之后,自然也就拥有了敢于表达的勇气。
不再战战兢兢,不再在意是不是被轻视。
而是建立一种更为平等的关系。
爱便上前,不爱便放手,其实没那么复杂。
爱情这码事,随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