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 2012 年,王思聪带着 5 亿启动资金宣布 " 强势进入,整合电竞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微博、B 站的 " 强势进入 ",这批最早的 " 富二代 " 们反而被 " 整合 " 了。
18 岁 &22 岁
" 金元 " 买现在,买不了未来。而电竞行业的未来,因为一纸文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8 月 30 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当中规定: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 20 时至 21 时向未成年人提供 1 小时服务。
这一规定不止面向所有普通玩家,职业选手也不例外。新规发布后不久,各大电竞联赛就纷纷开启了选手年龄合规审查,不满 18 周岁的选手不得登场,一些新兴赛事的俱乐部甚至因为凑不齐上场选手,而就地解散。(点此阅读:)
不止是上场选手,整个职业电竞的青训体系也必须因此而调整。每周三个小时的游戏时间,显然不足支撑职业级别选手的训练量,而若到 18 岁之后再开始进行系统训练,与国际上顶尖水平的选手恐难角力。
统一延后的电竞职业培训也并非全无好处,目前过量的未成年人试图走上电竞道路,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在心智并不成熟的阶段过早地踏入了社会生活,不论最终是否成为了真正的电竞选手,这都不利于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
正是在电竞对未成年人的狂热吸引力之下,电竞教育乱象丛生。年初有媒体报道,有电竞教育机构开办了 " 电竞劝退 " 业务,90% 的青少年被成功劝退。尽管从业务属性上来看,并非一个健康的产业该有的常态,但好歹也带着些 " 社会责任 " 的色彩。
但更常态化的电竞教育,实际上是一些民办教育机构开设的电竞类专业。据业内人士向毒眸透露,这类民办教育机构,以学历作为卖点,吸引家长将爱玩游戏的孩子送去其中的电竞专业,消耗无人管教的两到三年青春。(点此阅读:)
即便防沉迷新规能将那些有 " 职业选手梦 " 的少年劝退,但在那些以培养赛事运营、主持解说、电竞经纪等岗位为由头的民办教育机构里," 被浪费的青春 " 仍然无力顾及。
哪怕是在最顶尖的院校里,对电竞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依旧在 " 摸着石头过河 "。6 月,大量关于第一批电竞专业毕业生的报道映入眼帘,# 首批电竞本科生几乎没人从业电竞 # 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课程设计偏传统、师资力量难寻、专业技能不足,面对行业先行于学界的困境," 电竞专业该教什么 " 仍然在等待答案。
亚运当前,如果将电竞与体育的融合看作未来发展的趋势,那么在人才培养上,一定程度上借鉴体育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或许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韩国之所以能成为电竞大国,与其人才培养体系中政府的深度参与脱不开关系。
图片来自 CEA& 谷雨数据《2021 年中国职业电竞人才发展报告》
假赛 & 潦倒
需要向韩国学习的不止人才培养,三番四次曝出的假赛事件同样令人感慨,电竞产业在急速发展的步伐下,仍有太多缺乏管制的隐患。
年初,Dota2 的两支战队 Avengerls 和 Newbee 战队及所有选手就因假赛事件被永久禁赛。2 月,英雄联盟 FPX 俱乐部选手周杨博(ID:Bo)自首,表明其曾在英雄联盟次级联赛 LDL 参与假赛,由此也引发了官方的大整顿。4 月,整顿结果出炉,英雄联盟各级联赛共处罚 40 人,其中 13 名人员被处以终身禁赛。
本以为事件到此结束,不成想 7 月份 FPX 经理李淳又发布了一条微博," 决定保留周杨博在 FPX 登场的可能性 ",再度引爆舆论。
对假赛后果的轻视,一方面对于这个亟待收获社会认可的行业来说,是严重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恰恰也是这样的轻视,为假赛的泛滥埋下了隐患。许多假赛团伙恰恰是利用职业选手在职业初期心智尚未成熟、对后果不加考虑的状态,诱导其实施假赛行为,并进行深入绑定,反复要求假赛,形成庞大的产业链。(点此阅读:)
这当然需要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给职业选手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严厉落实假赛惩罚机制以提升违规成本。但假赛现象实质上暴露的最核心问题在于,电竞产业的发展实际上处于极不均衡的状态当中,并非每一个选手、俱乐部、联赛都能获得高额的商业回报,大量处于中腰部的电竞从业人员面对着收入困境,由此才产生了假赛渗透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