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乌局势的急剧恶化,引发全网关注。
不光热搜一刻没有消停,有不少网民也开始追起这场 " 直播 "。
谁也没想到,炮火笼罩之下的现代战争,渐演变成了一群人的狂欢,被编成各种段子在网络疯狂流传:
比如俄乌开展导致的 A 股市场大跳水,被称为 " 乌冬面 "。
因为过度关心战事乌心工作,被称为 " 乌心工作 "。
更有甚至,把战争类比游戏,称乌克兰开启地狱副本。
战争变得不再残酷,而是多了一份戏谑的色彩。
被疯狂玩梗的,除了 " 普京疯狂星期四 ",还有 " 乌克兰美女 " 系列,活跃在各大平台的评论区:
" 优先收留 18~25 岁的乌克兰美女 "
" 我只关心乌克兰美女能不能安全进口到中国 "
耳熟吗?
耳熟就对了。在电竞比赛期间,就出现过 " 收留 xx 战队女粉 " 的梗。每当男艺人翻车时,各种 " 收留心碎女粉 " 的言论直接扎堆冒了出来。
如果电竞赛事,娱乐圈那点事儿,还能说句玩梗适度。
那么在战争的背景下的烂梗,蝉主就只能说一句:
非蠢即坏。
" 乌克兰美女 " 梗,口嗨而已?
如今 " 乌克兰美女 ",成了一个特殊的符号。
他们在各个评论区,列明自己对乌克兰美女的收留条件。一句 " 战争无情,人有情 " 的背后,满是恶臭。
对着空气口嗨还不够,还得当面对着乌克兰人说。
一位叫 " 波琳娜 " 的乌克兰博主,一连发布了 12 条视频,记录了一个普通乌克兰人在战争下的避难生活:
去超市抢购食物,取钱,躲进防空洞。
视频中,波琳娜对着镜头不断表示,不要战争,呼吁和平。
然而评论区依然充斥着各种言语骚扰和恶臭的 " 乌克兰美女 " 梗:
" 你家被偷了,来我这避难吧 "
" 看看丝袜 "
" 跳舞博主变战地博主 "
" 你好,俄罗斯的波琳娜 "
更有甚者,在评论区 @俄罗斯博主,让两人进行直播 PK:
" 现实打不过,网上还打不过吗 "
言语之间满是戏谑,令人迷惑。
在舆论的加持下,# 别拿战争开玩笑 #冲上了微博热搜。相关话题下,是网友们不休不眠的键盘车轮战。
一边是大众对烂梗的口诛笔伐。
一边是玩梗者的 " 口嗨无罪 "。
有关乌克兰因为中国网民的言论,反华情绪高涨的消息,在网上被大肆渲染。直到今天,官媒亲自下场打假,让这件事得以告一段落。
然而,这些口嗨 " 乌克兰美女 " 的人,真的冤枉了吗?
早在一开始,整件事就已经变味了。回到战争梗这件事上,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玩战争梗?
毛姆曾说过一句话:" 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你的炫耀欲,和你时刻想要冲出来、想要出风头的小聪明。"
回过头来看看这些玩梗的人,他们大多上不了战场。端着键盘直呼 " 打得好 ",可问起原因,甚至说不出个 123。于是乎,他们只能在这场大国博弈中,把目光放到更弱势的另一方——
乌克兰女性。
" 强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弱智愤怒抽刀向更弱智 "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玩过战争梗,就等于参与了 " 战争 "。最后还不忘要用一句," 玩梗而已,用得着上纲上线 " 试图堵上你的嘴巴。
你反战,你圣母。
他恶臭,他是人间清醒的 " 娱乐家 "。
殊不知,在这些千篇一律的烂梗背后,剥夺女性主体参与者的地位,把她们变成 " 资源 ",本质上是对女性的一种降级。
过度的战争梗,只会麻痹我们,从而忘记战争的本质——
残酷。
无法得到尊重的乌克兰女性
为什么我们如此反感 " 乌克兰美女 " 梗?
因为它的背后,隐藏了一个难过的事实。
最近,蝉主刷到一则新闻,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引起了澳大利亚一对夫妇抱怨耽误在乌克兰代孕。因为他们的孩子在一家乌克兰医院,而他们则在 1000 公里外的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