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香港电影繁荣的一大标志,便是拥有大批优秀的电影明星及从业者。20 多年后,香港电影没落的罪魁祸首也在于 " 新人不出,老家伙顶 "。佩服大湾区艺人的自律,五六十了看起来 40 出头的保养水平大有人在。但这种组合,时间一长就翻不出新花样。
古天乐、张家辉、刘青云、吴镇宇、郭富城、任达华、刘德华、梁家辉,这些人排列组合近年来产出了《追龙》《无双》《寒战》《窃听风云》《拆弹专家》等佳作,也有《澳门风云》《反贪风暴》等劣质量产。《反贪风暴》五部的豆瓣平均分是 5.7 分,总票房却达到 21.72 亿,在座各位 " 怀旧人士 " 都有责任。
新人缺失的问题,制片人林小明曾经感叹:" 当你的制作量不够,就很难捧出新人。内地一年可以制作 9 万小时的电视剧,拍 900 多部电影,这么大的制作量就可以不断捧出新人。" 尤其是面对低潮的市场,为了保证票房大多数制作方会选择叫得出名字的 " 老家伙 ",更没有机会出新。
不过,内地新人多也没啥可骄傲的,不少名额都被爱豆抢占了,出新的效率也非常低。尤其是在整个代际断层的情况下,即便恢复造星能力,港影还能涌现新一代的 " 霞玉芳红 " 吗?没有风华绝代的美人当食材,高手如王晶也做不出好菜。
与刘德华同时代的香港女星张曼玉、林青霞、钟楚红,在新世纪初便渐次退隐,这让香港电影出现了 " 香港男星 + 大陆女星 " 的现象。但实际的效果是,大陆女星普遍接不住香港男星的戏,她们的加入让港片没了 " 港味 "。光是张曼玉四座金马 + 五座金像的战绩,就感觉 30 年内无人可破。
类型片曾是香港电影兴盛的法宝,如今似乎已生机不再。拿盛极一时的赌片来说,当下再要进入主流市场显得 " 不合时宜 "。不少香港影人急功近利翻拍经典 IP 卖情怀炒冷饭,也让观众唏嘘不已。
面对复杂的创作环境,香港影人既在心理上桎梏于过去的辉煌,同时又因香港经济的萎靡及人才的凋敝缺少重振的条件。走青春疼痛路线的曾国祥,虽是周冬雨命定的贵人,但似乎难已肩负港片复兴的重担。他爹地曾志伟如今要救 TVB,也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6 块钱见证港片没落,也不知是赚了还是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