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 · 笨小孩》上映五天,作为文牧野和易烊千玺的组合,票房正在呈现逆势增长的趋势。
在同档期中,《奇迹 · 笨小孩》的口碑始终是第一阶梯的,电影片方发布了一张海报," 总评分第一 ",所言非虚。
豆瓣 7.4 的分数,放在去年也是年度十佳华语片的地步。只是相比于战争片或喜剧片,很多人已经很难耐心去看一个现实题材的故事了。
实际上,《奇迹》也并非是我们常规理解中的现实主义故事,它的商业片技巧太过成熟,以至于观感如此舒适。反而会让我们觉得,如今的成绩,远未到它应有的程度。
好口碑不会被辜负,好电影不应被埋没,奇迹是一部没有门槛的电影,它值得更多人去观看。
谁是 " 笨小孩 "
故事,似乎应从这个消费主义的时代说起。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 " 主旋律 ",譬如五六十年代,那是 " 劳动最光荣 ",八九十年代,那就是 " 爱拼才会赢 ",到了二十一世纪,曾经创造物质的需求变成了消费的需求。
于是人们在谈到努力工作或者拼搏的人,总会哂笑几句,表达冠冕堂皇的敬意,私下却笑他太笨。
故事里的景浩,就是这样的 " 笨小孩 "。
景浩遇到的困难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却是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的困境缩影:父亲离家出走、母亲心脏病离世、中断学业抚养襁褓之中的妹妹——妹妹却又遗传了心脏病,无钱医治。
电影的开头,医生明确告知,要及时凑齐钱给妹妹做手术,时限一年半。手术费需要 30-50 万,而景浩,此刻连房租都已经拖欠了三个月。
简单来说,就是天塌了。
走投无路,大部分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等待末日,或者铤而走险,景浩也试着铤而走险,买了一批质检不过关的旧手机,打算翻新卖出去。
而他不知道的是,打击翻新机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此路不通,再欠五万。
穷途末路,筹码加注,这次,他要 " 吃螃蟹 "。
故事的主体,基本上就围绕着 " 吃螃蟹 " 展开,螃蟹壳硬,水火不侵,张牙舞爪,说不定就反伤了自己。
更何况,景浩一没钱二没人三还没工具支持,没人知道这样的结果会是怎样。
但 " 笨小孩 " 的特质就是,不去考虑结果,遇到机会就往前冲,哪怕遍体鳞伤,也要完成任务。
所幸的是,他遇到了同样一批不服输的 " 笨小孩 ",在养老院打工的梁叔、失聪而找不到工作的汪春梅、网吧常客刘恒志,甚至还有退休多年的钟爷爷等等。
他们基本上都来自主流视野所忽视的边缘人群,而或许也是如此,同类的互助心态迸发出了惊人的意志力。
打工仔,在这里变成了合伙人。
你说这是个穷人翻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