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2 月 8 日上午 10 点,永定河边的首钢大跳台视野极佳,高空中的风球纹丝不动,似乎一切都是为了迎接一位伟大运动员的诞生。
站在 48 米高的出发点上,谷爱凌双手下垂,顺着雪坡下滑,雪板高速前进,大跳台将她抛向焦点,翻转、翻转、翻转、翻转 …… 身体的旋转将她的视线拽向万里无云的天空,4 周半,1620 度,在此之前,历史上没有女孩挑战过的一个动作,包括谷爱凌自己。
12 秒,落地的瞬间,雪镜布满雾气,眼泪夺眶而出。
她获得人生第一枚奥运金牌,也改变了这项运动。
这一刻,她等待了 7 年。
咪咕视频的解说嘉宾叉队从解说席站起来,说:" 现在,人们把谷爱凌捧得再高,也没问题了。"
在这次比赛中,谷爱凌没有使用雪杖,距离她第一次在比赛中放弃使用雪杖不到 1 年。彼时,是 2021 年世锦赛,她的手部骨折、拇指撕裂,厚重的石膏和疼痛感让她没办法抓握,而这次的原因,人们不得而知。
她说:" 看别人很容易感觉人家都是完美的。但我不会把所有的生活都放在网上,不会把今天摔倒了,训练不好的事情说出来。"
雪板在赛道划出两条流畅的痕迹,在终点线前摩擦出一团团细雪,欢呼声回荡在永定河东岸的茫茫雪野中,那个敏捷飘逸的身影好像还在空中翻腾 …… 从最初走进人们视野开始,谷爱凌便一直与 " 历史 " 和 " 纪录 " 这样的词汇为伴,而就在正式起跳前几天,她说:" 我也会害怕。"
就算不懂任何滑雪的竞技规则,人们依然可以在第一时间被这项运动迷住。
在竞技运动之前,自由式滑雪首先是极限运动,竞技者驾驭脚下的雪板冲向空中,可能划过优美的弧线,也可能无法控制地摔向雪场的某个角落,高光时刻与痛苦体验往往在分毫之间,运动的张力被放大到极致。
主动将自己置于风险之中,这是生物本能和自主意识的较量,也是谷爱凌坚持了 10 年的事情。2 月 2 日,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 2 天,她在外媒发表了一篇文章——《我承认,我爱上了恐惧》。
《我承认,我爱上了恐惧》谷爱凌
在恐惧面前,谷爱凌是一个 " 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她享受克服恐惧的过程。
本届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开赛前,有媒体人提出 " 关于谷爱凌,你做好 B 方案了吗?"
从今天的比赛情况来看,显然,谷爱凌没有给自己退路。
谜底直到最后一跳才揭开。
第一跳,两周空翻转体 1440 度,是她自己跳出过的最高难度;
第二跳,向左翻转三周,得到 88.5 分,前两跳结束后,她与第一名还有 5.25 分的分差;
第三跳,在后面还有两项比赛的前提下,人们开始预言谷爱凌会求稳,但是她实现了正滑起跳四周半,倒滑落地的 1620 度,创造了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历史。
谷爱凌完成正滑起跳四周半(1620 度),倒滑落地的历史性动作,获得奥运冠军
旋转的惯性掀起她的号码衣,金色的中国龙在北京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围在护栏前为鼓掌欢呼。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后方蓝衣)为谷爱凌鼓掌
谷爱凌在赛后采访中坦言,直到上场前最后 5 分钟才决定挑战 1620,一念天堂," 这是我人生最高兴的一天,但就算没有成功落地,我也已经做到了自己的最好 "。
与我们常常谈论过的伟大运动员不同,在谷爱凌口中很难挖出类似于坚韧不拔、顽强拼搏之类的词汇。比赛很重要,但并不能决定她人生的价值,她专注于每一个当下,感恩当下、判断当下,以至于在不可预知的未来,之前的无数个当下,都成为站上最高领奖台的决定性瞬间。
颁奖仪式上的谷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