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帮时尚杂志写稿时,有个男编辑突然和我发牢骚说:他在这个行业是升不上去的,因为他是直男。其实他们大老板也是直男,还很花,但老板是投资人,商界基本都是爹味直男,不能按时尚行业算。
好,现在让我们谈谈《盛装》里最重要的人事线。陈开怡有时尚杂志理想,喜欢做内容,名为副主编,实际承担了主编职责。乔治死亡那天,警察来办案,恰逢杂志当天下印厂(最忙的一天),陈开怡是边布置工作边应对警察提问,显得很干练。
总部派乔治来,是制衡陈开怡的,他们不希望本地员工坐大,怕控制不了地头蛇,从乔治的名字也能看出他至少有留学背景,虽然他一直没露过面。乔治和陈开怡关系并不恶劣,他俩在分不出胜负之后达成了默契,陈开怡干她的活,乔治应付客户,乔治的嫡系张超和陈开怡关系是很和睦的,但对外要表现得各立山头,这样总部才能放心。表面上人事总监、专题总监是乔治的人,玛丽是陈开怡的人,但真实情况是乔治死了,他们都是陈开怡的人,铁板一块,只有陈赫扮演的广告总监是个小人,没有朋友,所以他是惟一撬动这块铁板的人。
他先是拍空降主编袁咏仪的马屁,又分发专题总监张超和实习生宋祖儿的谣言,在编辑会上发动攻势。看起来过于露骨是不是?但他们和国企的人事斗争区别可能就在这里,有暗箭(举报),但更多是明枪,这也呼应了前面所说的中性思维。我一个在时尚媒体工作过的朋友说她的 GAY 同事最不怕的是吵架,女人吵不赢他们,但他们怕动手,你去撕他们嘴,立刻就软下来了。陈赫一直戴着宽边帽,外号鲁帽子,行为举止娘娘的,估计业余爱好是看《甄嬛传》。
是他天性好斗吗?似乎也不是,恰恰是因为鲁帽子不属于两派中任何一派,又占据着广告总监这个最肥的缺,他很慌,没有安全感,才硬着头皮去挑战。当陈开怡批复鲁帽子可以退出时尚盛典筹备,由他手下接管——在纸媒没落之后,时尚盛典是杂志最大的门面和营收——鲁帽子看着他两个手下的眼神异常不安。
背靠大树的袁咏仪也不想斗,她和王耀庆在讨论陈开怡的威胁时分析对方像一座巨大而脆弱的冰山,让她有点不忍心攻击。王耀庆提醒她不要心软,必要时可以裁掉所有旧人。
从台湾香港空降主编是时尚杂志是外企惯用模式,他们早年雇佣了大量港台高管,这些人发展了自己的人际网,媲如校友之类的,内地人再能干也有升职天花板。《VOGUE》就空降了一位只有 28 岁的澳籍华裔网红来代替深耕几十年的张宇,如果用企业论资排辈理论,会察觉这个举措有多惊人,基本上和派一个刚毕业大学生去管阿里是一个意思。只有一个行业的末法时代才会发生提拔新人统帅的故事。
当你俯视时尚杂志的人事斗争时,会觉得她们既无谓又无聊,身处在较高层级的一些人应该也有所觉悟,但这个圈子的外界惯性使得她们无法放弃抵抗,被动挨打。毕竟牵涉到个人利益,剧中编辑吐槽说鲁帽子年薪百万,离了这杂志他会干什么?能挣这么多钱吗?他只是个总监,拥有股份的主编可能年收入几百万上千万,以及这份职业带来的光环:出入头等舱高奢酒店人人羡慕。他们的人事争斗有其荒谬性,也有必然性。
在媒体最火的时期,名编名记们意识不到 " 体面 " 绝大部分来自于所在媒体的 title,自身能力并不是那么不可替代,往往过分飘飘然。当然这几年早被打醒了,报刊亭都没了,时尚杂志要靠流量粉丝买电子刊维持,现在流量没了不知道它们还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