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是恳求德贵家放过自己;
去找村干部投诉;
寄信给父母;
向受过教育的男性求助……
求助无果,她试图自救。
一次白雪梅跑到山里的正公路上,没钱搭车,被德贵等村民五花大绑抓了回去。
一次她终于成功逃到县城,也赶上了大巴车,德贵给司机递了根烟说一句 " 上来看一下老婆 ",白雪梅又被抓回。
距离被救最近的一次,是警察带着白雪梅的父亲来到村里带人。
但他们遭到了村民的聚众围攻,德贵的妈妈直接躺在车前," 要带她走,就得从我身上碾过 "。
连司法人员都奈何他们不得,警察只好先留白雪梅和她父亲在村里,择日再救。
故事的结尾,白雪梅没有等来警察的营救,她举起一把菜刀,向买卖她、囚禁她、强暴她的男人砍去……
电影照进现实。
答案也随之显现——
被拐妇女,为什么逃不掉?
拐卖妇女绝不是一个偶发的独立的事件,而是父权观念下,系统性的恶中的一环。
换句话说,拐卖妇女是重男轻女的结果。
杀女婴猖狂的地区,性别比极度失衡,剩下大量无法结婚的光棍男,于是他们去云贵川等地区 " 买媳妇 "。
这是一条有卖方有买方深度勾结、打通了上下游的黑色产业链:
扣身份证、改户籍信息、小孩上户口、拿补贴、甚至 " 没到结婚岁数可以买年龄:一岁 200 块 "。
现在拐卖妇女的链条又转向越南、缅甸等国家。
被拐的女性对抗的,也从来不只是一个男性、一个家庭。
而是整个村庄,整个宗族。
电影《盲山》最令人绝望、又最鞭策入里的地方,就是细致刻画了那个密不透风的、村民相互庇护的犯罪网络。
村里每个人都参与监视和囚禁女性的帮凶。
到处都是监视的眼睛;
寄信的转个背就把信还给了德贵;
抓人时有大帮人来助力……
他们甚至敢于举村围堵警车;
上头视察时联合转移被拐妇女;
村干部纵容甚至带头阻碍解救……
发现了吗?
妇女拐卖问题成为长期遗留在社会暗角的脓疮,因为这个问题面对的可是 " 人口贩卖黑产 "" 重男轻女遗毒 " 和 " 农村宗族自治 " 的三座大山。
而在这三座大山之下,女性一开始被当做没有生产价值、没有继承权的废品 " 处理掉 "。
后来又成为传宗接代和泄欲的工具 " 被购买 "。
一切环环相扣。
被杀死、被交易、被使用、被围堵……
被拐走卖掉锁起来的女性,从来没有被当成 " 人 " 来尊重。
但又无处可逃。
" 她是个疯女人 "
逃不掉的女人,便成了疯女人。
无论她清醒与否。
《盲山》准确捕捉到了拐卖妇女事件中两句吃人的话术。
在村官来德贵家收养猪税时,白雪梅大声呼救,德贵凭一句话就搪了过去:" 她犯神经病了,脑子有问题。"
村官心神领会,又回了一句:" 这是你们家的事,我管不了。"
看多了新闻报道便会发现,多少拐卖妇女的罪恶都顶着 " 女方有精神病 " 的免死金牌。
央视 12 套报道的 " 被圈养的女人 "。
没考上大学的女孩有点精神失常,她被一而再 / 再而三地卖作生育工具,被囚禁在地洞里长达六年,终日衣不遮体。
55 岁男人娶 20 岁智障女,河南回应:" 同居不违法但无法领证,将积极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