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火时,母亲被燃烧的树枝压倒,孩子在母亲的托付下独自将火带回部落。
故事与舞蹈,对火的诠释,都是燃烧与希望交织,残酷又炽热的。
《侠骨伞影》《越女凌风》舞侠气。
《侠骨伞影》舞心上人送的一把伞。
故事里,天下无敌的侠客在一场比武中丢了剑,得到对方的一把伞,答应对方江湖事了便来还伞。
《侠骨伞影》一舞结束,故事却没结束。
转眼到了唐代,一位叫凌风的侠女在等一位"江湖事了"的侠客,却始终等不到。
《越女凌风》以水中一把红伞作结,串起了两个故事。
《侠骨伞影》发生在三国曹魏时期。
而《越女凌风》发生在唐朝的武则天时期。
从三国到唐朝,两支舞分别以男女视角,讲述了同一个"寻找心爱之人了却一生的故事"。
与其说,这是一个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
毋宁说,这种为爱归隐,为爱等待的情感,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有可能发生。
舞蹈可以讲述故事,更能表达故事背后的情感。
华宵一说,舞蹈让她体会到不同的人生,身体和灵魂与舞曲共振,肢体变为语言表达情感。
类似这样的情感表达,《舞千年》处处都有。
盘鼓舞《相和歌》,是汉唐古典舞创始人孙颖老师编排舞剧《铜雀伎》中女子群舞的部分。
《国家宝藏》与《舞千年》都推荐了这支舞。
但不同的是。
《国》落在大处,《舞》落在儿女情长上。
《国家宝藏》跳《相和歌》时,重在体现汉代文化的气象,将日月星辰踩在脚下,飞舞而作歌。
气势往宏大处走。
到了《舞千年》中,突出的,却是少女对心上人的思念与追寻。
十足的小女儿情态。
同样,讲述王昭君故事时,选取的《秭归》,是一支诉说昭君思念玩伴,怀念儿时时光的乐舞。
风景明丽,烟雾缭绕,水上起舞,轻灵飘逸。
在昭君出塞的大故事中,选取这么轻盈的一节,十分耐人寻味。
昭君故事的主题一直以来都与"奉献"挂钩,极少有关注她少女时期欢与愁的。
《舞千年》却看到了。
这种"大中取小"贯穿了整个节目。
而且,古典舞作为传统文化的一脉,它表达的情感,是很中国式的。
《点绛唇》跳的是,闺怨思夫。
得知丈夫回家的欢欣,到空欢喜一场的愁。
《逍遥》舞浩然之气、文人风骨
竹林七贤广袖长袍,竹林中潇洒起舞。
《关公战》舞出一曲壮士悲歌。
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身陷重围,死战不退。
雨中起舞,由蹒跚、抚刀的悲,转为壮怀和不顾一切。
手握大刀,以一战山河的气势喊出"唯一死,魂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