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一发之际,丈八蛇矛挡住致命一击。
镜头一转,暗沉雨幕,变为明艳桃林。
梦回桃园,回到昔日时光。
看似喜,实为悲。
最后,一把青龙偃月刀立在雨中,暗示结局。
闺怨、思乡、爱国、文人失意……
通过《舞千年》这一段段舞蹈,我们才发现,原来古诗词的情思愁绪、家国情怀,也能用形体语言来表达。
不仅如此,它讲小人物。
《大河三彩》讲工匠精神,炼制蓝陶,呕心沥血。
也讲历史故事。
《赵氏孤儿·残烛》,程婴眼见亲生儿子在自己面前被摔死而不能救。
舞者在一片暗红中起舞,以父拜子,锥心泣血。
舞出了一位父亲的悲鸣。
水在红光映照下,像血。
这些历史文本里的辛酸苦辣、悲欢离合,被舞者用身体挥毫书写。
以肢体为笔,以动作为墨,以舞台为纸,书尽万语千言,绘下人生百态。
未尝不是舞蹈的意义。
《舞千年》不是没有争议。
因为经费有限,并非每只舞都能实现实景拍摄。
但在制作方面,《舞千年》很"老实"。
能呈现实景的地方,绝不马虎。
清明奇妙游的《纸扇书生》,就取景于少林寺、嵩岳寺塔、中岳庙、老君山等名胜古迹,文气飞扬。
到不了取景地,就用后期特效弥补。
虽然有时做出来的特效,网友并不完全认同。
像《孔子》,就被批特效减分。
但,作为一档综艺节目,时间紧,周期短。
能制作出影视化的特效效果,已是节目组能尽的最大努力。
拍摄敦煌舞开山之作《丝雨花路》。
因为优秀的敦煌舞前作太多,受86版《西游记》里的《嫦娥天宫舞》《天竺少女》的启发,他们决定还原82年的《丝路花雨》
为找景,导演组14天跑了15座城市。
为十分钟的抢光机会,等了一天。
来源 |制作人小巍第三期手记
不只是《丝路花雨》。
《舞千年》里,每支舞蹈拍摄前,都做了大量功课,针对舞蹈的每个动作进行分析,确定拍摄方式。
我需要对这个舞蹈
在前期进行非常完整的舞蹈分析
然后我们会把每一个动作
单独摘出来
比方一个小的流动或者一个大的流动
我是否需要镜头跟随
或者我是否需要镜头,可能是一个大全来展示
甚至包括它平转是否需要
特写到半脚尖平转来凸显技巧性
导演组在制作方面是有态度的。
邀请的嘉宾都有舞蹈基础,并没有为吸引流量投机取巧;
也没有炒热度,博噱头。
经费都用在刀刃上,精力也只投注在舞台效果的呈现上。
来源 |《舞千年》背后:做文化节目是孤独而无奈的选择,另外是因为穷
这些年来,虽然文化类综艺频出。
但于综艺而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主题虽然有厚度,却难爆红。
如果有足够的财力投入,尚能像《国家宝藏》那样,做成一个大型IP。
而《舞千年》这类经费有限,题材又小众的节目,要出圈无疑难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