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然后,开始质疑起朱易的参赛资格。
比如因为朱易的父亲朱松纯是归国的顶级科学家,于是就推测她走了后门。
冰协正式出面,说明选拔制度和细节,朱易的表现更出色和稳定。
朱易妈妈为了平息争议,主动放出了部分视频。
视频中能看到朱易的实力。
可这时质疑的声音又调换了方向:
奥运都结束了,以前滑得再好都没啥用
没说她不行,能参加都不差,但是那又怎样?奥运摔了呀
为什么谷爱凌和朱易,一个被捧上天,一个却被穷追猛打。
显而易见的原因当然是成绩。
但更深一层,可能是一种对成为普通人的嫌弃,或者说恐惧。
全面优秀的谷爱凌,带来一种层出不穷的爽感。
在仰望这种 " 天降紫微星 " 的开挂偶像时,就像看偶像剧一样,获得了短暂的超越平凡的慰藉。
而朱易呢?
她的种种表现,都让人想起不尽如人意的普通人。
这种 " 普通 ",在她比赛失利后,进而成为了指责的依据。
比如,她哭了。
便是心态不行,抗压能力不行,怪不得比赛发挥失常。
她的表现,没有谷爱凌那样自信从容,更像是一个有点内敛和文静学生。
于是大家便说,这还是大赛经验不够,对自己实力感到心虚。
甚至她当年回国接受采访的视频被人用微表情分析,说她是说谎,回国是为了投机。
因为不成功。
归国的她,就不再受欢迎。
甚至因为从小在美国长大,中文不流利,用英语接受采访。
已经加入了中国国籍的她也不被接纳,说是 " 假洋鬼子连中国话都不会说 "。
讽刺的是。
就当大家在崇拜完美的谷爱凌的时候,完美却不是她要追求的。
妈妈说,从小就不希望把她培养成 " 完人 "。
在女子大跳台决赛夺金时,她尝试的是从未在比赛中做过的动作,因为比赛不是赢过对手,而是超越自己,超越历史。
谷爱凌谈得更多的,是勇敢、尝试、不害怕失败。
而很多网友的评价标准,仍然是中国家长式的——
成绩即正义。
没有人可能永远完美,永远成功。
谷爱凌在选择挑战 1620 时,也不能保证自己一定成功。
如果……她失败了呢?
看上去,谷爱凌和朱易是实力的差别,但施加在她们身上的力场,其实从没有半点分别。
03
别捧杀天才,更别践踏普通人
Sir 为什么会说,对于正在被神化的谷爱凌,开始有了担忧?
倒不是太羡慕和嫉妒。
而是神化背后的副作用,往往来得猛烈。
在体育赛场上,一次次上演着相似的戏剧。
1988 年汉城奥运会,状态已经下滑的李宁勉强上阵,在跳马和吊环比赛中都出现了较大失误,没能实现职业生涯的完美落幕。
当李宁从鞍马上摔下来时,他选择站起来、微笑示意。
哪怕他之前已经取得了足够多的荣誉。
但这一刻,他瞬间沦为了 " 民族罪人 "。
回国后,观众写信骂他:" 输了还笑,丢尽中国人的脸 "
有人甚至给他寄来了子弹和上吊绳:" 李宁小伙儿,你不愧是中国的——体操亡子!上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