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限酬 " 一直以来都是全行业共同的期望,上述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发布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 " 天价片酬 " 的问题,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2019 年 8 月,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在 2019 第二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也表示," 以前片酬八千万到 1.2 亿片酬的演员,现在都下降到四五千万 "。
片酬得到限制后,会引起一连串的 " 连锁反应 "。有制片人对毒眸表示,片酬受到严控之后,分配给服化道美的费用相应已有所提高。这几年来,各个环节工种都在涨价,整体来看,各个环节可分配资金变多了。
不过,尽管《意见》有效地控制了头部演员的整体片酬,但是仍然有不少 " 漏网之鱼 "。去年,郑爽 208 万的日薪引发了舆论场的震荡,网络上也流传着诸多有关明星片酬的统计表格,几乎都在千万以上。片酬造假的问题也很快地反映在了合同上,比较知名的就是《倩女幽魂》的 " 阴阳合同 " 事件。推行了多年的 " 限酬令 ",始终缺乏具体的落地措施,和明确的方向。
这也是此次限薪能引起如此大反响的原因,《规划》不仅对演员片酬进行了严格限制,在对具体执行的监管层面,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机制,严肃处理有偷逃税、" 阴阳合同 "、" 天价片酬 " 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演员和相关机构。"
除了限制片酬本身,制作成本的合理分配,也有机会给剧集行业的各个环节带来正向影响。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指出," 成本的控制会极大地加强整个剧组的技术和艺术质量。"
" 限酬令 " 对剧方的影响,首先直观地反映在演员的选择上。" 剧组的挑选余地变大了," 他表示," 以前的流量逻辑行不通了,一个演员有没有演技,导演和制片人都能看出来的,当大家开始挖掘好演员的时候,整个演员群体也会开始琢磨着提高自己的水平。"
反过来讲,由于片酬整体拉回到正常值上,演员在选择项目时,也会更倾向于选择优质的、能打造自身口碑的作品,而非简单地 " 向钱看 "。从去年的 " 清朗行动 " 开始,到如今 " 限酬令 " 的发布,在周星看来,这是 " 双管齐下 " 的举措,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明星工作的心态甚至方式。
" 可能有的明星过去是想着,我拿这么多钱,我管你剧好不好。但是现在反正就给你这些钱,你一年能拍的戏是有限的,所以这个时候,肯定会想着精挑细琢了。"
" 限酬令 " 给行业泡沫的挤出开了个好头,当金钱不再是第一指标时,所有从业者自然都会更关注内容本身。
不过,在剧集制作成本的优化问题上,仅凭限制片酬,恐怕还不能一步到位。片酬降低后节省出的成本,会在多大程度上反馈到剧集制作的成果上,还需要在未来几年才能逐渐得到验证。
乱象,不止片酬
" 天价片酬 " 无疑是大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较为显性的症候之一。但要想实现全方位的行业优化,需要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
2020 年年底,编剧余飞、宋方金在微博发布名为《抄袭剽窃者不应成为榜样!》的联名公开信,共 156 位影视从业者联合署名,集体维权。随后,郭敬明和于正接连为了已经过去多年的抄袭风波道歉。这一事件让编剧行业正在经历的乱象再次浮出水面,引发大众讨论。
抄袭只是编剧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2019-2020 中国青年编剧生态调查报告》显示,有 75% 的受访编剧,曾有过被 " 骗稿 " 的经历。即:核心情节或创意大纲被剽窃盗用,或者剧本被使用却不给署名等。其中近半数是入行不到三年的新手编剧。
被骗稿、薪资拖欠、署名权得不到保障 …… 这些行业乱象的背后,都站着数不胜数的例子,如郭敬明在《小时代 3》《爵迹》《冷血狂宴》等电影中开创的 " 副编剧 " 一职,就曾被编剧汪海林发微博讽刺为 " 本世纪最大发明 "。
好的消息是,编剧的话语权的确正在逐渐提高。在去年年中颁布的《新著作法》第 17 条中,就明确提到 " 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作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