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内容截图
在周星看来,国内影视行业基础工种目前的维系方式是 " 师徒制 ",这种方式将技术局限在 " 手工活 " 的范畴上,忽视了文化的培养。而《规划》的强调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化:" 一个村都是做灯光的也没问题,以后做分级分类培训,做思想教育,普及政策,提高文化教育水平,他们的专业化会提高,行业标准也会逐步建立。"
除了要从根源上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执行过程中,剧组工作的标准化也刻不容缓。灵河文化创始人白一骢曾对毒眸讲述了一个项目从开机到杀青的过程中,会面临的一系列 "BUG"," 这些 BUG 你听起来可能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是真的就是每天都在发生。"
比如开机后,因为群消息太杂乱,有时司机会将工作人员带到错误的拍摄地;全组人员驱车三小时到了拍摄地,却因为漏拿了一个小小的辅助拍摄工具,导致现场没法拍摄;因为通告里很难像日本剧组那样把每场戏拍摄时间精确到分钟,给群演订饭也总掐不准数,每顿浪费几十份盒饭是常有的事 ……
近些年来,也有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统陆续出现,帮助行业梳理规范,倒逼剧组建立标准化。小土科技、云尚制片、凡影等市场化公司,都在致力于推出一系列服务产品,让剧组财务透明可见,流程管理清晰,道具去路明确。如今,这些管理系统已覆盖到了审片、融资、剧本评估等更为前端的工作,但离全行业普及尚有距离。
《规划》对于电视剧信息管理系统的强调或将加速这一进程:" 健全完善覆盖电视剧备案公示、拍摄制作、内容审查、发行播出等创作生产全流程的信息管理系统 "。这也是让市场要素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的举措。
在内容制作上建立标准之外,有一项 " 标准 " 却由于过于后端,时常被忽略,那就是评价体系的标准。除了白玉兰奖外,国内主流电视剧奖项的权威性一直有限,近几年还诞生了一系列 " 水帝 "" 水后 ",将主演的人气、作品的流量和收视率、以及作品的质量混为一谈。
这也是国内电视剧综合评价体系有所缺失的缩影,《老酒馆》导演刘江就曾表示,影视行业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健康纯洁的评价体系,需要树立行业标杆,需要权威。" 一直‘不确定’下去的话,将会导致‘本末倒置’‘颠倒黑白’直至‘行业打乱’。"
参考电影,就能找到剧集评论应前进的方向。电影评论既有官方的 " 中国电影评论协会 ",也有来自淘票票、猫眼等购票用户的评价,此外还有诸多专业的自由职业影评人。而真正的 " 剧评人 " 却屈指可数。
建立完善的评论体系,权威奖项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进一步办好中国电视剧 " 飞天奖 ",对中国电视 " 金鹰奖 "、上海电视节 " 白玉兰奖 " 等重点电视剧奖项加强指导 " 也被写进了《规划》中。权威奖项真正具有权威,才能让好内容得到其应用的嘉奖。
优化成本配置、做好基础人才培养、完善综合评价体系——《" 十四五 " 中国电视剧发展规划》发布后,一个国产剧制作前、中、后期的蓝图已被描绘好。
道阻且长,但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