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罪孽一辈子都洗不清。"
她心死了,人也要跟着去。
她问:" 为什么连菩萨也不能救我?"
她问:" 一个人死了以后,到底有没有魂灵的?"
98 年前的大年初三。
鞭炮热闹,仍是张灯结彩、举家团圆日。
鲁迅放下笔,《祝福》刚写就。
文中的祥林嫂便也死在这欢乐的新春夜。
她的疼痛被取笑,她的反抗被指责,她的不幸被消遣。
就连最后在这样的时间出事,也被人骂是一个 " 谬种 "。
生惹人厌烦,死扰人清净。
被污名的祥林嫂,被玩梗的祥林嫂,被符号化的祥林嫂。
背后是真相的偏移,是事实的抹去。
倘使鲁迅在《祝福》中讽刺了近乎所有人,唯一没讽刺的就是祥林嫂。
所幸,人是没了。
「百无聊赖的祥林嫂 ...... 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打扫的干干净净。」
直到今天,祥林嫂仍不可避免的化作门槛,来赎她的无罪之罪——
做人不做祥林嫂。
如果痛苦失去重量,
那真实就会被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