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张艺谋宝刀未老,瓜熟蒂落,终于实现了父亲的遗愿,子孙满堂,但当时为了自己的声誉,张艺谋始终没有和陈婷领证,三个孩子就连户口都没上,始终没有向外界走漏一点风声。
那些年,张艺谋也拍了不少大制作电影,如《英雄》等,深受资本青睐,名利双收,自然不差钱。有钱好办事,再加上陈婷和他配合得天衣无缝,孩子上学没耽误,生育 3 个孩子的秘密也保守得神不知鬼不觉。
因为只有完美无瑕的声誉,才配得上张艺谋在影视圈的地位。然而,不久张艺谋就跌了一个 " 大跟头 "。
四、
2004 年 8 月 29 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顺利举办。按照惯例,要给下一届举办奥运会的城市 8 分钟展示时间,展现城市的文化,以及国家对奥运的理解。
这个重任自然落到了国宝级导演张艺谋的手中,谁知,那 8 分钟却成为了张艺谋一生的至暗时刻。
原本美女 + 民族乐器的组合应该是相得益彰,但美女们的旗袍太短,让很多人认为张艺谋在打擦边球。
一如既往的武术、京剧也让中国观众觉得毫无新意,尤其是当民谣《茉莉花》再次响起时,很多人都开始质疑他。
因为张艺谋当初执导上海申博宣传片时,用的也是《茉莉花》。
虽然在外国观众眼里,张艺谋的宣传片美如画,现场反响也十分热烈,但他却被国内网友骂到直翻白眼。
面对恶评如潮,有人直言:千万不要让张艺谋再做奥运总导演了。
面对这样巨大的压力,张艺谋一度想放弃申请执导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但奥运是国家大事,自己再怎么难受也要冲上去,因为他是张艺谋!
2006 年,张艺谋报上自己的创意方案,并在 390 份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了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总导演。
在筹备北京奥运会初期,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没有杀青。他只能每天早上 6 点就起床,早早布置好拍摄任务,然后再加入到创意小组工作当中。
那一年 54 岁的张艺谋正值壮年,精力无限,中午还会问团队其他成员是不是需要休息。
当别人劝他要好好休息时,他总是笑着说,我没事儿。那时候,不睡觉他扛得住,所有的压力他也扛得住。
因为,挂在他工作室里的标语是:"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
张艺谋也成功扛起了这一切,只不过很辛苦。
五、
北京奥运会的意义不言而喻,当这些压力集中于一点都落在张艺谋的肩膀上时,那种泰山压顶的感觉可想而知。
张艺谋却举重若轻,跟陈婷开玩笑道:" 如果砸了,咱全家就逃亡吧!"
玩笑归玩笑,张艺谋不仅没逃,反而事无巨细地站到了总导演的位置上。在与创意小组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思想碰撞之后,决定以中国四大发明为主要结构,期间穿插着中国特色文化节目 ……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不落入俗套,这次张艺谋坚持不用那些外国人说起中国就能想起的中国元素,像红灯笼、红丝绸、中国鼓等等。
最能代表中国的元素不能用,就得创造出新的中国元素。
于是张艺谋翻遍古书,找到中国快要被遗忘的传统乐器 " 缶 ",再加上经由现代舞改变的敲击方式,这才有了北京奥运会的 " 击缶之歌 "。
对于这些特色节目,张艺谋也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判定标准,就是你演完了,他都不知道你怎么演的,你就牛大了。
但作为一个大型晚会,势必会有取舍。张艺谋就曾在最后阶段,决定取消一个大型皮影戏的节目,以保证开幕式整体的流畅度。
当时皮影戏负责人曾多次上门跟张艺谋立下军令状,表示无论张艺谋提出什么样的整改要求,就算是自掏腰包,该小组也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