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到优秀的文艺电影,也能见到票房冠军,你能看到不同的题材,也能找到商业大片。
1986 年,《英雄本色》拿到金像奖最佳电影,同时以3465 万港元拿下当年的华语电影票房冠军。
1993 年,《新不了情》拿下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影后等六项大奖,同时以 3115 万票房,成为最卖座的文艺电影。
2001 年,《少林足球》11 提 7 中,周星驰成为唯一一个主演导演同时获奖的香港影人,同时其香港票房突破6074 万,夺下 2001 年度香港最卖座华语电影冠军。
2004 年,一部《功夫》16 提 6 中,摘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等 6 项大奖,同时以6128 万的香港票房冠军、1.05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以及中1.73 亿人民币的 2004 年度票房冠军的成绩,创造了港片的票房神话。
那时候,金像奖的宗旨,就是选出香港乃至华语电影里最好的电影,无论它卖座与否。
如今,金像奖到了第 40 届,变得更好了吗?不见得。
在金像奖最卖座的 10 部电影里,有四部是刘德华的作品:《桃姐》《投名状》《寒战》《无间道》。
可以这么说,那时候的刘德华,完美兼顾了艺术性和商业性,其影片既有港片的风味,又有过人的演技,也符合金像奖的评奖标准。
反观这次的提名名单,其实能看到端倪。
在这些提名中,有三部内地观众甚至都不熟悉,是典型的文艺片。
《妈妈的神奇小子》逆袭《怒火 · 重案》,拿到了香港暑期档冠军,事实证明,这种讲述香港风华的小众文艺电影,也只有在当地卖的出去,而本片在内地的票房,仅有可怜的1776 万。
《浊水漂流》的票房香港本地仅有 650 万港币,《手卷烟》也仅有 735 万港币入账。
口碑上来说,比起《怒火 · 重案》的 7.2 分和《拆弹专家 2》的 7.5 分,《妈妈的神奇小子》仅有 6.9 分,《手卷烟》也仅有 7.1 分。
不过,相比来说,《怒火 · 重案》香港票房2638 万和《拆弹专家 2》的1939 万,似乎对香港本地来说不过尔尔。
但相较而言,《梅艳芳》在内地也仅有8000 万票房,相对于电影乏善可陈的质量和流水账一般的剧情,这 8000 万还是吃了 " 梅艳芳 " 的情怀。
而《拆弹专家》票房则高达13.1 亿,《怒火重案》更是达到了13.28 亿。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番茄君在说什么了。
香港电影金像奖,正在慢慢陷入一个自毁的窠臼,如今的提名和评奖,有两个颇为明显的问题。
第一,是没有了巅峰时期的包容性。
为什么这么说,从影帝的提名中就能看出来。
《手卷烟》和《智齿》中,林家栋的表演确实可圈可点,可完全没有必要一人提名两个影帝,玩儿左右互搏的把戏。
《妈妈的神奇小子》中的演员梁仲恒,表演虽然可圈可点,但番茄君了解过这部电影的质量,要说作为 " 金像奖 " 这样重量级奖项的影帝提名,还差点意思。
更让人意难平的是,《怒火 · 重案》中邪魅狂狷,演技大爆发的谢霆锋,最后连个提名也没捞着。
抛却 " 陈木胜导演遗作 " 这样的光环,《怒火 · 重案》是近些年少有的港味纯正的电影,是优秀的港产商业类型片,谢霆锋的演技也没有任何问题,但却被组委会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