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糟心的事情,莫过于看着自己心爱的作品被翻拍得奇奇怪怪。
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上映了,我犹豫之下还是买了电影票,看完之后不得不承认评分没有骗人,作为好莱坞商业片,勉强能看,但就翻拍经典来说,称得上是又一桩惨案。
为什么说是 " 又 " 呢?
这是导演肯尼思 · 布拉纳第二次翻拍阿加莎的作品了。
上一次,肯爵拍的是《东方快车谋杀案》。
一句话形容他自导自演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即最装逼的大侦探波洛、最薄弱的推理过程、最本末倒置的悬疑片。
超强的卡司和华美的服化道,都让一切显得更加气人。
如今回想起那部电影,我脑海中能浮现出的只有肯爵版波洛造型奇特的胡子和他不错的身手,没错,肯爵在《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给自己加了不少动作戏,狄仁杰和元芳的活儿自己一肩挑,堪称劳动模范。
一次拍不好,就应该有自知之明,别继续拍了,但肯爵不信邪,可能对自己的导演才华有充足的自信,他又翻拍了《尼罗河上的惨案》。
问题还是一样,本末倒置。冲着看悬疑片去影院的观众,一定会对着充斥于全片的各色爱情桥段感到疑惑,而肯爵快要溢出来的自恋情绪,更是让人费解。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长解释波洛胡子的起源,更不知道他为什么要给自己加那么多爱情戏,明明《尼罗河上的惨案》这个故事里已经有足够复杂的爱情线了。
只能解释为他太过自恋。
多说一句,凭借《贝尔法斯特》,肯爵还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提名,这也令无数影迷哀嚎,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知道他才华有限,对于阿方索 · 卡隆的模仿,甚至称得上拙劣。
拿奖肯定是拿不了的,如果能拿,就是更大的惨案了。
还是肯爵能早日迷途知返,好好演戏,不做导演,他仍是个非常出色的演员,维兰德演得挺好,就别祸祸波洛了。
话说回来,对于这个新版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我本身是并不推荐的,但如果你周末没事非得去电影院转转给自己找不痛快,我觉得它比起情人节上的那几部国产爱情片,它还是要好一些的,至少演员的颜值和服化道,还能值回一点点票钱。
当然,它真正应该被拿来比较的对象是 1978 版和 2004 版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喜欢看悬疑片的观众可以任选一版来看,彼得 · 乌斯蒂诺夫和大卫 · 苏切特对波洛的演绎都堪称经典,我更喜欢前者一些,可能是因为 78 版电影感更强,简 · 伯金这种传奇巨星的参演,也是增光添彩。
如果不把肯爵这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和这两部前作进行比较,如果他拍的不是阿加莎 · 克里斯蒂笔下的经典,可能我也不会觉得这部电影有多烂,顶多是平庸罢了。
但翻拍阿加莎 · 克里斯蒂的作品,真不该拍得这么不好看。
借这个机会,我倒想多推荐几部根据阿婆小说翻拍的影视作品给大家,这座宝山如果能被肯爵抛砖引玉带到更多观众面前,他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阿加莎 · 克里斯蒂,大家通常喜欢叫她 " 阿婆 "。在推理文学界,阿婆的地位毋庸置疑。
阿婆的作品不但多,而且精。一生一共写了 80 部小说,部部经典。
好的文本,当然会受到影视剧的青睐。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影视化阿婆小说的风潮就没有停止过。年年都有人拍,经典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其中有两个系列,最为经典:
《大侦探波洛》和《马普尔小姐》。
先说波洛,也有人译成波罗,都可以。
肯爵翻拍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都出自这个系列。
这位身材矮胖且留着小胡子的比利时神探,是我最喜欢的推理小说主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