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起他的名字,我的脑海中就会涌出一部部经典的作品,那些诡计就好像是昨天才看过一样清晰。
随便列几部吧:
除了《尼罗河上的惨案》和《东方快车谋杀案》,《阳光下的罪恶》、《高尔夫球场的疑云》、《罗杰疑案》、《三幕悲剧》、《帷幕》等名作也都非常精彩。
我的建议是:
关于波洛的每一部电影电视剧,除了肯爵的两部,都可以找来看看。
因为只要开始看第一部,就肯定还想看下去。直到你看完最后一部。
波洛这个系列的改编版本很多,甚至日本也拍过自己的波洛,不过最著名的还是彼得 · 乌斯蒂诺夫和大卫 · 苏切特饰演波洛的两个版本。
前者更早一些,但是拍得比较少,只有六部。
《尼罗河上的惨案》和《阳光下的罪恶》这两部中国观众最熟悉的阿婆经典之作,首推彼得 · 乌斯蒂诺夫的版本。
不但对小说文本达到了高度还原,彼得 · 乌斯蒂诺夫这位两夺奥斯卡最佳男配的超级戏骨更是将波洛演得惟妙惟肖,充分诠释出了波洛身上诙谐风趣的特点。
总之,看完这几部电影,你会爱上波洛,更会喜欢上乌斯蒂诺夫。
但毕竟乌斯蒂诺夫演的太少,而且那几部作品距现在都有些久远。
大卫 · 苏切特则基本上演全了波洛的故事。
每当有人让我推荐英剧,我都不会漏了 ITV 拍的《大侦探波洛》系列。
13 季 70 集,从头到尾刷一遍应该算是剧迷和推理迷的最高享受。
这一系列剧集有三绝:
阿婆的脑洞绝、ITV 的制作绝、苏切特的表演绝。
有了这三绝,《大侦探波洛》就具有了极强的可看性,又有着时间所不可改变的魅力。
其实,这个系列最吸引我的是故事背后的 " 人味儿 "。
阿婆的故事当然是好看的。
我这里不讲任何一个故事,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没有哪个故事你从开头就能猜到结尾。
或者说:
就算你能猜到凶手是谁,你也猜不到破案的过程。
从最扎实的物证推理到洞察人心的心里推断,阿婆利用波洛这个角色,算是把推理小说能玩出的花样都玩全了。
但看到后来,你会发现:
原来阿婆不但脑洞厉害,对人性的理解更是深入骨髓。
在《大侦探波洛》里,杀人凶手中有各色人等,但说到底,还是因爱生恨的多。
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在阿婆的小说里都是罪恶的源头。
这不是因为阿婆要报复社会,而是她找到了悬疑小说真正的精髓。
让这些案件真正成为经典的其实是罪恶背后的人性。
于是,我们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能看到凶手心底的柔软。
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我们则看到了侦探波洛的挣扎。
也是因为阿婆给这些故事中注入的生命力,我们一部一部看下去,逐渐和波洛成了朋友,在最后一集《帷幕》到来的时候,才会怅然若失,如丧考妣。
1975 年,《帷幕》发表,波洛在书中去世,《纽约时报》登出了讣告。
这也是一种对阿婆的敬意。
《马普尔小姐》的名气要比《大侦探波洛》小一些,但同样经典。
在这一系列里,阿婆塑造出了从英国乡村走出来的侦探老奶奶马普尔小姐,这个一生未婚的 " 奇怪女人 ",和波洛一样也为我们带来了太多好看又回味无穷的故事。
这一系列改编的影视剧里我最喜欢琼 · 希克森奶奶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