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场上的张艺谋 图片来源:剧组供图
在张艺谋看来,中国年轻人喜欢看中国精神的电影,是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上发生的最大变化。" 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可喜。不再是 10 年前、20 年前,我们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对美国流行文化那么迷恋的时代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所以我为中国电影市场出现这样的现象感到非常高兴。"
大导演也不爱看闷片
" 好看 " 才是电影活下去的第一要义
相比大师,张艺谋更愿意称呼自己为 " 职业导演 "。他并不掩饰和艺术家人格的隔膜。在 2016 年的一次采访中,张艺谋说:" 电影就是要交给大众的,你要以为大众庸俗的话就没有办法做。受这罪干什么?"
张艺谋不喜欢沉溺于过去,对新的事物永远充满好奇。他对网络流行语言、短视频剪辑手法的掌握令人吃惊。在一场活动上,主持人问张艺谋知不知道 "yyds",他迅速回答," 永远的神 "。
紧随年轻人步伐的张艺谋心中的未来电影是怎样的?首先就要好看。
图片来源:剧组供图
现在主旋律影片的商业化、类型化越来越明显,张艺谋认为,这二者不对立。" 我自己就爱看既好看又有内涵的电影。如果它只是非常深刻,但很沉闷,我也不爱看,得专门找时间静下来去看。"
" 现在的年轻观众,无论影片主题多么深刻,题材多么重要,只要不好看,他就弃剧了,你就达不到作用。所以我觉得,好看,是未来电影发展的一个主要潮流。"
" 过去我们还把电影分成文艺片、商业片,讨论这二者的对立,我自己估计再过若干年这个东西就不要讨论了,不好看的电影可能就待不住了,一日游、半日游都没有。待不住怎么办呢?也不能老打同情分,也不能老打支援分。" 张艺谋说," 对某种电影,我们可以私下表示崇高的敬意,但是你未必有耐心看完。现在是影像时代,人人都是导演,人人都拍东西,这一定会影响到电影——只有好看的影像才会留下来,才会传播。不好看的就没人看,就自生自灭。这是当下每个电影导演都要去严肃思考的问题。"
好看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张艺谋电影《悬崖之上》剧照 图片来源:猫眼专业版
张艺谋表示,对电影工作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锻炼让电影好看的能力,一代一代提升讲好故事的能力。" 我拍电影这么多年,深深感到,拍好看不容易。我说的是广义的好看,是对所有人,男女老少都一样的‘好看’,这太难了。我现在拍一部电影尽量讲好人物故事,这大概就是我们毕生要锻炼的能力,如果你是做这项工作的话。"
72 岁,在外人看来是不知疲倦的超级工作狂,张艺谋却乐在其中、越看越明白。
对话青年 UP 主时,张艺谋笑称自己是 " 斜杠中老年 ",不同类型的电影、舞台剧、大型演出,只要是与创作有关的,他都想去尝试。一天走五公里、吃一顿饭,几个项目齐头并进,除了工作没有其他乐趣。
" 你的爱好、你的能力和你的职业,结合在一起,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我喜欢工作,其实是喜欢创作,只要有创作的机会,我就一直是这样子,哪一天创作不动了就会歇下来。因为常青松和不老松是不存在的,珍惜当下。"
张艺谋知乎发声:
为什么选择 " 折柳寄情 "?
据央视新闻报道,2 月 20 日晚间,北京冬奥会举行闭幕式,现场精彩纷呈,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送别》环节。
在中国古代,送行者往往会折一条柳枝送给远行的亲朋。
柳,音同 " 留 ",有惜别和盼归之意。折柳也成为独具东方文化韵味的送别方式。
图片来源:央视体育
" 我们没有太多的悲伤,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纪念和一种绿色的希望重新升起。"
" 在《送别》的环节,我们也想借此机会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传递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