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聊一个陈年旧事。
古龙《流星蝴蝶剑》出版后,他的一位老友非常喜爱,认为可以拍成电影。
于是,这位老友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在香港电影圈卖力推荐。
" 现代武侠电影鼻祖 " 张彻,是第一位客户。
看完小说,很不中意。
毕竟,这位崇尚阳刚武侠的大佬,不喜欢这股奇情武侠风。
他不停地摇头," 你不懂电影,不要瞎说。"
左狄龙,右张彻
后来,老友约楚原、邵氏大老板邵逸夫吃饭。
停工 9 个月的楚原,开门见山:" 拍古龙的戏能赚钱吗?"
老友打包票:" 一定赚钱啊。"
1976 年,在邵氏的鼎力支持下,楚原翻拍了这本《流星蝴蝶剑》。
谁知,电影一上映就打破港台地区票房纪录,还开创了一股全新的武侠片风潮。
咸鱼翻身的楚原,也被后人誉为 " 最会拍古龙小说的导演 "。
这位老友评价楚原的改编
>>>> 复兴粤语片第一人
楚原与李翰祥、胡金铨、张彻合称" 香港武侠片四大帅 "。
不过,他最初不是靠武侠片起步。
出身艺术世家的楚原,受石挥主演、桑弧执导的《哀乐中年》的影响,矢志入行。
师承吴回、秦剑,化名秦雨,投身编剧行业。
受现实主义电影风格的影响,他继承粤语片文艺传统,沿袭了 " 秦剑的细腻写情、吴回的灵活多变 " 的风格。
年轻时代的楚原,仪表堂堂
1958 年,23 岁的楚原拍摄了电影处女作《湖畔草》。
本片改编自一本名为《私生子》的" 三毫子小说 ",讲述一个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反封建、反传统的叛逆故事。
三毫子小说,流行于 50/60 年代的廉价通俗读物。
每期刊载一篇四至六万字的中篇小说。最初每册售价三毫,后来同类刊物增多,涨价至四毫或五毫。
《湖畔草》
回忆这段创作经历,楚原云淡风轻,佩服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
"《湖畔草》是我第一部正正式式写剧本、做导演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初生之犊不畏虎,我虽然初做导演,但并没感到什么艰难,进去片场,拿着剧本便拍。我觉得做导演其实最重要的就是那个剧本,你隔晚将剧本弄妥了,拍摄时便一点也不困难。"
潮起潮落。
60 年代末,粤语片开始走下坡路。
在国泰公司(前身电愗)待了 4 年,楚原就跳槽到邵氏电影公司。
刚进邵氏,就拍了两部戏。
一部,凌波、汪萍主演的武侠动作片《火并》;一部,迎合性解放的邵氏艳青风月片,《爱奴》。
完成这两部电影,又在台湾地区拍了一部《烟雨斜阳》。
回港后,楚原跟邵氏续签了一份长达 8 年的合约。
此时,曾担任邵氏首席执行官的邹文怀因不满薪金制度,离职出走,与何冠昌、蔡永昌、梁风成立了嘉禾。
嘉禾大胆启用了被邵氏淘汰的李小龙,票房一路飘红,称霸香江。
目睹此番情景,邵逸夫满是嫉妒。
要知道,李小龙曾向邵逸夫毛遂自荐过。
前者以 1 万美元每部电影的片酬开价,后者认为这太狂妄自大,就把片酬压到 2500 美元一部。
这也直接导致李小龙投奔了嘉禾。
李小龙与邹文怀
面对劲敌来势汹汹,邵逸夫决定一雪前耻。
1973 年,他安排楚原改编热门舞台剧《七十二家房客》。
楚原大胆地提出两个修改意见。
一,除邵氏签约明星之外,邀请深受观众欢迎的《欢乐今宵》 电视艺员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