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成友说自己患有 " 思觉失调症 ",实际上,患有这种精神疾病的人注意力无法集中,根本无力犯下缜密大案。
沈恩锡调查发现,当时案发现场还有第三个人,16 岁的富家女孩,韩睿恩。
真相是,真凶韩睿恩将孩子引诱到少年家里、将其勒死、肢解,然后让 13 岁的白成友去顶包。
他们也早已串供,韩睿恩故意装作楚楚可怜不谙世事的模样,说这事跟自己无关。
但老辣的沈恩锡用已经掌握的证据,分别审讯,不断离间他们。
" 你的同伙有没有供出你?我不知道,你猜 "......
两个故作镇定的小 P 孩当然对付不了成人世界的审讯策略,因此在法庭上吵了起来。
他们在法庭上互相揭发、辱骂,说出了事件的全部真相。
此时,旁观的受害人母亲,就坐在旁听席。
每一个血腥冰冷的死亡细节,都直接砸在了受害人的心里。这是多么残忍的事。
子不教,父之过,几乎每一个少年犯的错,都跟父母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白成友的母亲,忙于工作挣钱,对儿子的教育寥寥。
在得知孩子犯罪时,她只想着向法官求情,看看能不能走后门,根本不觉得自己该向受害者家属道歉。
她还觉得,孩子那么善良绝对不会没有杀人,
" 他是我亲生的孩子,我比任何人都了解他 "。
而韩睿恩的父母,直接请来了豪华律师团做辩护。
因为他们都在美国定居,对孩子不管不问,一切事务都花大钱找律师处理。
在金牌律师团的支持下,韩睿恩同样以被害妄想症试图脱罪,完全不觉得自己有错 .....
跟许多同类影视作品并不同,这部剧并没有简单归之于原生家庭,而是继续挖掘犯罪越来越低龄化的原因。
教养孩子,需要所有的资源和力量,整个社会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果大家都不负责,那所有人都有过错。
而沈恩锡一旦涉足案件之外的现实,试图翻找更深层次的原因,就被上司警告。
超出了法官的责任范围,再往前一步,就直接封杀。
法律之外的社会原著呢?
救助机关、寄养家庭、青少年恢复中心,早已不堪重负。
少年犯出狱之后,因为社会的歧视和偏见,他们往往又会走向犯罪道路,又一次成为不安定的因素。
对待少年犯罪问题,我们也不能简单只说一句,让他们承担相当代价就完事了。
这里面问题太复杂了,父母缺位,制度缺失,法律惩罚不足,后续支援乏力,个个都不好解决。
《少年法庭》最后一集相当精彩,它不止揭开了真相,也给了我们开放式的思考方法(此处不剧透,就算被骂也不说)。
要说韩剧真擅长拍这种题材,故事压抑,主题黑暗,却引人深思,非常值得你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