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终止的难题
文 | 龙承菲
编辑 | 张友发
今年第一季度综艺的最大变化,是少了选秀。
2021 年 9 月 2 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提出坚决反对唯流量论,广播电视机构和网络视听平台不得播出偶像养成类节目。
今年 1 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全面叫停了偶像养成类网综。
去年说着 " 我们内娱选秀好像要完蛋了 " 的粉丝们,绝对不会想到如今是这样的局面——大厂影视基地的门口不再有上下班的练习生、端着长镜头的站姐,豆瓣娱乐小组也不再为新一届的选秀下注拉郎。
2022 年的春天静悄悄,选秀节目里飞起的金彩似乎从未出现。
内娱偶像赛道在去年就是一片唱衰之声。连番的塌房事件打击了粉丝们的热情,观众也似乎已经能够从往年的选秀里总结出套路和 " 剧本 ",国产偶像工业体系的不够健全,也让眼巴巴地盼着舞台的粉丝们意识到,出道的偶像们最终的归宿仍然是横店与象山的剧组。
但是,毒眸(ID:DomoreDumou)也注意到,从综艺市场的角度来说,每年春天的 101 选秀都是能够拉高大盘的重中之重。无论是节目热度还是会员拉新,一季度的选秀综艺都应该是平台全年综艺的 " 高光时刻 "。
" 倒奶 " 事件过后,101 选秀就此落幕的同时,也给综艺市场留下一个未解的疑问:第一季度网综的缺口,要由谁来补上呢?
选秀终止的难题 / 缺口有多大?
101 选秀消失,到底留下的是什么样的缺口?首先是节目本身的点击热度。
毒眸曾在往期文章中提到,自网综迈入 " 大片时代 " 之后,成本投入动辄上亿。在高昂的成本投入面前,平台和制作团队需要短期的爆发,头部爆款综艺变得尤为重要。
国内的 101 选秀网综起于 2018 年的《偶像练习生》,目前也不过发展了 4 年时间。
但各大数据平台在 2018 年至今的综艺播放年榜显示,每年腾讯视频、爱奇艺的选秀节目排名或有高低,播放热度却几乎都在年度 TOP5 之列。在《王牌对王牌》《奔跑吧》等国民综艺 IP 仍然 " 宝刀不老 " 的情况下,101 选秀几乎是新生代网综中唯一能够每年稳定位列前五的综艺 IP。
两大平台的选秀一经播出,几乎就锁定了年度人气综艺的一席,更何况还有推出爆款的可能,所以自 2018 年以来,选秀就是一季度最为重要的综艺。
它是网综市场的 " 流量密码 ",纵然粉丝的热情有所倦怠,也并不影响 101 选秀的播放居高不下——即使是去年戛然而止、没有播出决赛的《青春有你》第三季,也高居灯塔专业版等数据平台的播放市占年榜首位。
第二个需要被考量的,是选秀带来的巨额收益就此消失。
在季播综艺出现之后,摆在品牌方面前的是一场豪赌:如果押中了一档全民性的爆款综艺,就能在短期内为品牌带来巨大的曝光。销量数据显示,蒙牛酸酸乳在 2004 年销量为 7 亿元,2005 年飙升至 30 亿元,其中恐怕离不开《超级女声》" 酸酸甜甜就是我 " 风靡全国的影响。
更何况在 " 倒奶 " 事件之前,粉丝为选秀中自己喜欢的选手投票时,需要购买赞助商品牌的饮料,从中获得投票的 " 奶卡 ",这又是一笔其他节目品类没有的额外收入。
平台方也认准了这一点。既然选秀节目的播放热度能够稳定在年度 TOP5,又有大量粘性极强的观众,自然不缺乏赞助冠名商的青睐。当年《超级女声》蒙牛的冠名费用、插播广告费用和线上线下媒体投放费用总计高达 1.08 亿元,到了 2019 年《青春有你》第一季,独家冠名费用则高达 3 亿。
同时,在几档 101 选秀的规则中,购买平台会员可以增加粉丝投出的票数,意味着付费会员数量能够在短期内获得爆发性增长。
2018 年 8 月腾讯的财报电话会议中,首席战略官詹姆斯 · 米歇尔曾经在提到《创造 101》时表示 " 更为注重通过此类节目来增加付费用户贡献的营收 "。他也特意点出,当季度腾讯视频的付费用户贡献营收同比增长超过了 100%,这一数字远高于行业增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