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好在影片终究不止有一个李云龙。
李云龙是团魂,但亮剑的终究是独立团。
而影片好就好在,描摹了一副决战鬼哭谷的人性群像。
一方面,几个老戏骨出场,保留了《亮剑》原作的味道。
另一方面,过去剧版中关注不到的,这部戏的主角,也演出了自己的味道。
说到底,决战,是人的决战,而决胜关键,是那群不畏强敌、舍生取义的战士。
所有慷慨牺牲的,不是冷冰冰的名字。
是英雄,是人。是人,就有人的血性,性格。
比如,李正虎的勇。
面对楚云飞的冷静分析,李正虎的一段发言,气壮山河——"什么精锐,我不信邪,我们团长说过,我们八路军打的就是精锐"!
说得战士们纷纷呼喊,亮剑,亮剑!
燃,太燃了。
还有,满江的义。
为了阻击日军,满江和另一个战士进入日军留下的装甲车,驾驶着这个骑兵连唯一的重武器,成为挡在攻城敌军,和战士们之前的一道坚强屏障。
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装甲车,很快遭遇了敌军坦克的全力攻击,重炮猛轰之下,满江身份重伤,奄奄一息。
临死前,说出了媳妇早已被鬼子残杀的真相。
原来,大家一直调侃的他想媳妇,不过是他留给大家的一个伪装。
到最后,这个文质彬彬的战士,一夫当关。
战到最后,含笑和媳妇团聚去了。
还有,故事一开场,满场摸罐头的——根生的孝。
当骑兵连面对敌军坦克束手无策,战士们连连牺牲,他冲出战壕,想要炸掉敌人的大家伙,但这个营长口中整天到处乱跑的家伙,终于被敌人击中了。
身份重伤,就放弃了?放弃了,就不是纯爷们。
但在拼死靠近敌军坦克的途中,根生做了一个平常经常做的动作——啃馒头。
什么时候了,还在吃?
但下一句人物内心独白,让人破防了——"娘,孩儿是吃饱了上路的,从来都没饿着。"
原来,动作背后,是一个儿子对母亲唯一的承诺,上了战场,不饿着。
根生,用生命最后的一刻,对老娘尽孝了。
还有,主角团那场最后的冲锋,背后的忠。
忠于独立团的信仰,忠于自己的祖国,也忠于——亮剑精神。
敌众我寡,鬼哭谷,实在守不住了,撤,是最合理的选择。
但,独立团的战士打仗,什么时候"合理"过?
于是,下一个镜头——几个已奄奄一息的战士,策马,出城,迎敌,亮剑。
就像影片刚开场,他们如旋风扫荡战场一样。
当骑兵营最后一个战士在坠马前,投出最后一个炸药包,弥留之前,眼前出现的,是出发前的夜晚,一群战士士气高昂肝胆相照的模样。
这就是我们的战士。
这些人,有着各异的向往,决心,当然也有各自脆弱。
但穿上军服,接下任务,他们又都变成同一种人,有着同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都在战场的另一边,爆发了出来——李云龙的意大利炮,终于修好了!
随着李云龙一声"开炮",那一声声炮声,唤醒了多少观众的回忆,影片的主题,也呼之欲出——什么是亮剑精神,这就是亮剑精神。
面对强敌,我们依然会亮出自己的宝剑,剑锋所指所向睥睨,永不退缩。
这才是以生命的刹那,提炼出一辈子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