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冬季残奥会开幕了。
冬奥闭幕式带来的感动仿佛还在眼前:
折柳赠别的中国式古典浪漫,惜别友人、缅怀故人,一语双关。
" 天下一家 " 的绚烂烟花,梦幻绽放,大国气度自此彰显。
短短半月,奥林匹克的火炬于北京再次点燃。
冬奥落幕、残奥启程。
同样处处都是人与自然共生之美。
人类在自然面前挑战极限、在冰与雪中腾转,也正是奥林匹克的魅力。
但华美动人的盛典,却未必能得到同样多的喝彩。
这样的场景虽然我此前早有预料,可还是多少有些痛惜。
2022 年的冬奥会让我们见证,中国 " 雪弱冰强 " 的局面被打破。
谷爱凌、苏翊鸣、徐梦桃 …… 在此之前,谁能想到冬奥会竟然还能看出「养成系」的快乐。
但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在冬残奥上演的故事,或许才是真正的「养成」。
这是一场时间跨度长达 16 年的等待。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中国从 2002 年开始参加冬残奥,直到 2018 年才由中国轮椅冰壶队取得第一枚金牌。
破冰之路并不容易。
2018 年,江陵冰壶中心的赛场上,就连我们自己的观众也没有抱任何希望——
" 中国队没赢过,这场大概也是如此 "。
情况也的确不容乐观,5:5。
中国队一次次被反超,现场气氛几乎令人窒息。
还剩最后一掷。
陈建新屏住呼吸掷出最后一壶,剩下的只能交给上天。
在这一刻,似乎真的有奇迹。
冰壶停了——
位置不偏不倚,奇迹般地封死了对手所有角度的进攻路线。
中国队,赢了!
全场霎那间沸腾。
但对于教练岳清爽来说,还有比鼓掌更重要的事要做。
他从教练席一跃而下,小跑过冰面,把国旗递到队员手中,五星红旗被运动员高高举起,全场都回荡着他们的呼喊:
" 中国队,金牌!金牌!金牌!"
回声荡响在陌生国度的体育馆里,诉说着 " 从零到一 " 的不易。
他们背水一战,冬残奥的赛场上第一次奏响了我们的国歌。
可荣耀之后,质疑接踵而来。
仅有的一次成功,被打上了幸运的标签。
但面对质疑,轮椅冰壶队不急不缓," 幸运 " 轮番上演。
2021 年世锦赛。
又是最后一掷,队长王海涛目光坚定,拔杆、俯身、推杆,一气呵成。
又是正中红心。
冰壶仿佛长了眼睛一般,正中目标,不差分厘。
中国队,再次夺冠!
哪有什么命中注定的奇迹,一次又一次获胜的背后,是这群运动健将日复一日的训练。
这不是奇迹,这是他们用努力换来的 " 人定胜天 "。
而这样的事例,在残疾人运动会上一次又一次上演。
从自行车转到滑雪的孙琦,初出茅庐就击败了蝉联冠军的马蒂 · 苏尔哈马里,一举摘金。
在残奥冰球队担任主攻前锋的崔玉涛,常常摔得鼻青脸肿,一次次身体冲撞中,搏得俄罗斯锦标赛季军。
年仅 19 岁的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梦秋,在去年刚刚揽得全国残运会高山滑雪项目三连冠。
......
无数运动员努力拼搏,才造就了中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