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这支队伍,正在一点点壮大。
2014 年索契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仅有 10 名运动员。
今年北京冬残奥,中国参赛运动员高达 96 人。
在人们不知道的时候,历史已然改写。
还好,新的故事即将上演,而这一次我们有幸见证。
她姐为中国在冬残奥赛场上的进步而骄傲,却又有些感怀。
中国队的成长我们不曾陪伴,而如今他们即将在家门口上 " 战场 ",却还是吸引不来人们的目光。
冬奥开幕时,全民掀起的热潮仿佛还在眼前;
冬残奥启程,却讨论惨淡。
" 一墩难求 " 曾是姐妹相认的暗号;可 " 雪融容是冬残奥吉祥物 " 这件事却需要反复强调。
甚至还有 " 冬奥怎么又开幕了 " 的窒息发言。
但说出这种话的人并非对体育一无所知,半个月前也在转发支持谷爱凌、苏翊鸣、武大靖 ……
问题到底出在哪?
该做的宣发、科普一个没少;吉祥物雪融容也早就开始上岗打工了。
再往前追溯,2021 年东京残奥会,中国队断层第一,金牌数、奖牌数狂甩了第二名一倍。
但依旧没能破圈。
金牌落地,却只能激起体育圈里小众爱好者的水花,残奥运动员似乎难以摆脱 " 透明人 " 的命运。
直到她姐回想到——
谈起残障运动项目,每一次人们都只会将目光停留在猎奇故事,进而悲痛他们的经历、怜悯他们的过往。
直到她姐看到了——
在 # 北京冬残奥会同样精彩 # 的话题下,有人直说 " 我不认为 "。
我才发现,原来在那些忽视与差异化对待的背后,是长久以来的隔绝与轻视。
这份偏见,往往比我们想得要常见,也更隐秘。
她姐想起之前看到的威尔 · 史密斯出演的一部纪录片。
其中一位优秀的冒险家埃里克就是一位盲人。
但看到他一路的表现,任是谁也想不到的。
毕竟他在与威尔同行的过程中,没被绊倒过一次,甚至还能躲避火山弹的袭击。
有人说,埃里克的表现出离了人们对盲人的预设。
但或许,人们对于这类人的预设本身就是错的。
珠穆朗玛峰,很多人眼中难以攀越的传奇之巅,却只是视障人士张洪的 " 已打卡清单 " 中的一笔。
而他的偶像,刚刚提到的失明登山家埃里克,早在 2001 年就已登顶珠峰。
他的精彩人生,从未被 " 残障 " 二字框住。
观火山、闯激流,都不在话下。
残障并不能定义他们的人生。
他们本就可以成为运动员、探险家、或者任一职业,甚至比你我要出色得多。
埃里克如此、张洪如此,每一个残奥健儿们也都是如此。
1904 年,左腿截肢的乔治 · 艾瑟试图参加圣路易斯奥运会。
残障人士参加奥运会是历史首例,没有选手把乔治放在眼里。
但他在一天之内拿下了跳马、爬绳、双杆,三项比赛的冠军。
残奥只是一个更公平的赛场,却不能代表他们才华的上限。
更何况,其实许多残奥运动与健全人比赛是同等规格、同等速度。
际残奥委员会主席菲利普 · 克雷文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专访时说:
「对于旁观者,看到那些身体上有残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