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
但《嫁到这世界边端》所讲的也不仅仅是个体的婚姻经历。
也会借小小个体婚姻,对社会现实发出深思。
例如,陈贝儿特意采访了不同境遇的港女。
有的嫁到贫困国家,如尼日尼亚。
有的嫁到发达国家,如比利时。
前者是因为男方作为黑人在香港饱受歧视,不仅找不到工作,连坐地铁都会被翻白眼,陷入了抑郁状态,不得不回到熟悉的生活圈。
后者是因为生了 5 胎,在香港的育儿成本实在无力负担,而比利时有丰富的政府补贴。
这些港女都不想离港,但却有不得不离港的原因。
除了婚姻、扶贫。
陈贝儿还做过一档鲜有人知的纪录片《用爱站起来》。
聚焦香港的残障儿童,以及相关的福利机构。
他们都是被大众忽视的存在,虽然在不断挣扎,却没有获得多少实际的帮助。
众所周知,这样的公益片是很难吸引受众的。
但她还是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去做。
仅仅是出于一个媒体人的自觉,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持续发声,直到困境得到解决。
「作为媒体人,通过镜头传达真实故事是我分内的事。」
陈贝儿的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真。
2021 年,她在外媒看到了大量抨击中国「精准扶贫」的报道。
她半信半疑,本着媒体人的求真精神,才决定实地考察。
穿着拖鞋就上路了
她对所有的新闻,若非亲自探察,都抱有一种「怀疑」。
比如,在走访中听说扶贫队伍里有个不拿工资的外国人。
一开始她不信,觉得只是宣传话术。
直到见到本人,才确认了他并非哗众取宠的外宾,而是真正心系天下的国际友人。
当面听完他的事迹,陈贝儿非常感动,对他表达了由衷的敬佩。
除了有一颗求真之心,陈贝儿的节目,视野和格局也都很大。
就拿精准扶贫来说。
虽然这是新闻里的高频词汇,但大部分人们对此还是一知半解。
仅仅对其停留在一个宏观政策之上,而缺乏多方位多角度的感知。
因此,陈贝儿以「沉默的大多数」为切入点,瞬间增强了我们的代入感。
《无穷之路》里的受访者都很典型。
比如自主创业的妇女,代表了女性力量的觉醒。
扶贫干部,体现国家层面的努力。
外国友人,展开国际视野。
他们的故事不止局限于个体,更是时代变化的缩影。
筹备《无穷之路》时,她没有想过这部纪录片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甚至打破了很多香港青年,乃至外国人的刻板印象。
而我们现在自缺乏的,就是这样敢想敢做,有专业素养的媒体人。
在香港以娱乐文化为主的市场下,她却将镜头对准现实,关注女性,关注残疾儿童,关注扶贫。
这份担当与勇气,难能可贵。
获选感动中国人物,陈贝儿当之无愧。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