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剧《觉醒年代》被称为 " 舌尖上的民国 "。除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部剧为我们展示的,还有那个年代特有的美味。
最香的一顿,是陈独秀吃涮羊肉。
他一开始还有模有样给人讲解羊肉的吃法,结果一位车夫大哥一上来,一筷子、一坨肉、倒上芝麻酱一搅,大口大口吃。
陈独秀看懵了,但立马现学现卖,get 到了狼吞虎咽新吃法。
陈独秀、鲁迅、蔡元培等人开《新青年》编委会,一圈人围起来边嗑瓜子边讨论。
边吃边听的,有;边吃边说的,有;讨论完了,瓜子也吃完了。
到最后,每个人面前堆起一摞瓜子皮。
除了年代剧和现代剧,给我美食感最强烈的还有一些网剧。
号称最下饭的网剧《花间提壶方大厨》,主演们也都有在认真吃。
男主的爹来看男女主,女主做了一大盘饺子,老爹一口塞一个,眼睛不带眨一下。
正吃着,下属来报道,说有个报案的人还在外面,老爹急匆匆起身,临走还又捏了一个饺子,出门时不忘丢一句:" 饺子给我留着,我不怕凉 "。
女主在后厨大展厨艺,男主就在旁边看着。饭没出锅男主开始咽口水,饭做好后捏起一块肉就往嘴里送,两个腮帮子吃得鼓鼓囊囊,嘴里还不忘嘟嘟囔囔地夸着真好吃。
于是,这部以美食为主题的剧收获了很多死忠粉,尽管它并没有那么多狗血情节。
其实,所谓美食剧,有了代入感和烟火气才能引起共鸣,否则和看道具又什么差别呢?摆盘再精致,剧里的人连筷子都舍不得动一下,也不会让人觉得有多好吃。
宫廷美食要讲究高大上,这不假;可说到底也是给人吃的东西,它们不光得有繁复的造型,剧中的人也要吃得投入、开心。
剧里造型繁复的拍黄瓜,我至今都没弄懂和我自己拍的有啥差别,难道就差在了七扭八拐的盘龙造型上?
口感有多好,吃起来有多香,剧里没交代,观众最后看得也不明白。
主题是好主题,就是不知道谁能救救这些致命的高级感和毫无用处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