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K 歌平台——唱吧,近来似乎 " 麻烦 " 不少。
先是在去年年底,唱吧因 " 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 " 问题,被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架的应用软件名单中。再是本月初,又有多家媒体报道了关于裁员的新闻。
将时间线拉长,作为国内最早进军在线 K 歌市场的玩家,唱吧已向 IPO 冲刺了三次,但各种原因之下,始终未能成功上市。
唱吧,到底发生了什么?红星资本局将复盘唱吧十年商业化之路。
唱吧的十年
出道风光无限,强敌飞快杀到
说到唱吧,就不得不提到唱吧创始人陈华。
在创立唱吧之前,2006 年陈华创立了酷讯,定位搜索网站,但在引入资本后,陈华渐渐失去实权,之后离开酷讯,进了阿里担任大搜索部门的负责人。2011 年 2 月,陈华发了一条微博:" 刚刚办完离职手续,正式离开阿里巴巴,开始我的第二次创业之旅 "。
上线 1 年 用户过亿
从 2011 年 11 月到 2012 年 1 月,陈华创业团队一直在开会讨论具体方向。据公开资料,当时他们列举了一些标准:市场容量多大、竞争对手有多少、产品上能不能想到创新的点、能不能赚到钱、能不能做到自我传播等等,按照这些标准筛选方向,五六次后发现 K 歌方向还在其中。
于是,陈华正式拍板带领团队做 K 歌业务。
2012 年 5 月 31 日,唱吧正式在 App store 发布,上线后仅仅三天,唱吧便冲到了 APP store 免费排行榜前十,第四天便登上了第一,半年用户数突破千万。到 2013 年 10 月,唱吧上线不到一年半时间,用户量已经突破 1 亿。
唱吧的爆红程度远远超出陈华的预料。
客观来看,唱吧的爆火是因为它当时确实集齐了 " 天时地利人和 "。
在 " 好运气 " 上,首先唱吧上线的时候正好赶上《中国好声音》的热播,唱吧成功搭了顺风车。其次唱吧出现也是在移动互联网开始爆发的时期,唱吧同样赶上了好时机。
在产品设计上,唱吧的火爆也离不开它的社交属性。用户使用唱吧时,不仅可以自己分享歌曲,也可以给别人评论、送花,形成互动。同时为了方便用户注册,唱吧开放了多个社交平台的账户登陆,其中就包括市面上最热的人人、微博、微信,用户可以从唱吧完成歌曲录制后一键分享到社交平台。
这里需要重点提到唱吧与微信的合作,双方在 2012 年 7 月推出《一起微信,一起唱吧!》大型手机 K 歌比赛。参与方式轻松简单,苹果及安卓手机用户下载最新版 " 唱吧 " 将喜欢的音乐作品通过 " 微信 " 进行分享即视为参赛。
当时,唱吧与微信的合作是双赢的,唱吧丰富了当时微信可玩性的同时,微信也给唱吧导入了巨大的流量,这也为接下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好景不长 巨头碾压
唱吧上线后大受追捧,类似的 K 歌工具接踵而至,比如人人网、YY、新浪等企业都发力于在线 K 歌。但它们都不足以撼动唱吧的先发优势,直到一款名为全民 K 歌的软件上线,这个新玩家背后站着腾讯。
2014 年 8 月 26 日,全民 K 歌正式开启预约下载,并于 2014 年 9 月 1 日首发。其实对于腾讯来说,做 K 歌业务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
首先在社交上,腾讯拥有 QQ 与微信两大社交平台的社交链,掌握了流量的入口。其次,腾讯还拥有 QQ 音乐的大量音乐版权曲库。这是巨大的先天优势。
借助腾讯的社交关系链一键导流,以及朋友圈等社交裂变传播,全民 K 歌很快就突破了 1 亿用户,也被视为唱吧最大的对手。
2016 年 12 月,全民 K 歌宣布注册用户总量破 3 亿,登顶移动 K 歌类 APP 榜首,在线 K 歌行业从此迎来了一个新的老大。
据艾媒咨询数据,截至 2020 年 11 月,在网络 K 歌领域,全民 K 歌以月独立设备数 16591 万台位列第一,唱吧则以月独立设备数 4168 万台居第二。两者距离已被大幅度拉开。
陈华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全民 K 歌,是这么回答的:" 如果单纯说产品,我觉得唱吧的产品和用户口碑,不见得比它差,但确实人家……综合优势太强大了,这是我们没法比的。"
线上线下 多方尝试
从 2014 年开始,唱吧开始踏上了 " 突围 " 之路。
先是在 2014 年底,唱吧向线下转移,投资了麦颂 KTV。通过唱吧的互联网基因,加上麦颂的线下实体经营经验,唱吧麦颂 KTV 计划 5 年之内开到 2000 家。
然而随着用户社交娱乐场景多元化,比如近年来爆火的酒馆、剧本杀等,传统 KTV 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天眼查 APP 显示,2021 年唱吧麦颂 KTV 有 500 多家门店,远低于最初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