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三搭聂远却创口碑新低的《幸福还会来敲门》,开着外挂闯职场的《正青春》,玛丽苏到让人无语的《我的砍价女王》……
总而言之,各有各的毛病,各有各的不尽人意。
要论吴谨言这几年最大的问题,便是眼光真不太行。
要么,是随了大流选傻白甜的本子,但角色不合适,再努力也只能出来反效果。
要么,是沿着《延禧》的老路演悬浮大女主,可《延禧》天时地利的条件哪有那么容易复制?
说到底,这暴露的是自我认知上的迷失。
吴谨言似乎不大清楚自己适合演什么,该演什么,以及如何演。
既浪费了多年的表演经验,也消耗着观众的期待。
更可惜的是,走红前的她分明是有自己的步调和方向的——
《老炮儿》中,她演路边乞讨的龙套女学生。
尽管出场总共也就一分钟,但彼时初出茅庐的吴谨言,却让我印象挺深。
北风呼啸中,眼神里透出的疲惫苦态。
意外得到施舍时的讶异惊喜。
没有过于外放的表达,情绪却都是准的、有味的。
还有 2016 年拍摄的《外滩钟声》中,她演的平民女孩杜心美。
失恋时带着愤怒的悲哀。
接受求婚时夹杂喜悦的犹豫。
还有即将出国前,对亲人深深的不舍与留恋。
这些表演,都远比她如今更深入人心的荧幕形象要生动。
跟随冯小刚、管虎等大导,从更落地的小人物演起,充当配角龙套也不介意。
适合的角色能带来更舒服的表演,也更凸显一名演员的资质。
恰如我之前曾说,国内的许多演员最大的问题,往往不全在业务能力上,而是不清楚自己的边界,没有恰当的规划。
一味跟随大流,便容易渐渐失了本心。
不过,若吴谨言错走的这段路,能提醒她回到轨道上,继续打磨自己、重拾潜质。
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飘最爱写,同时也是读者最爱看的内容,一定少不了演技吐槽。
但我对不少演员,比起厌恶,更多还是恨铁不成钢。
进入演艺圈的门槛虽日益降低,但也不至于没有——
能进入科班修习,大小荧幕上露过脸,便很难说是毫无天分的路人。
吴谨言属于资质很差的演员吗?
倒回十年前看,其实很难这样定论。
中央芭蕾舞团演员出身,受过北电的科班训练,大学起便有不少片约寻上门,纸面履历不差。
结合前文早期的生涩表演看,也会有表演上的灵光乍现。
而且,她的古装适配度其实不错,纤瘦的体型配合学舞练出的体态,也适合出演这类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