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戏前得先做功课,我以为是每个演员都明白的。
我们不求每个演员都能像鲍国安老师演曹操时那样把角色研究到骨髓里,写人物小传写得像毕业论文,但多读几遍剧本,深入了解自己的角色,知道自己表演的时候为什么要呈现出喜怒哀乐,这是起码应该做到的事情。
但国产剧总是提醒我们,很多演员演戏时是从来不会多做思考的。
说难听点,演戏不带脑子。
最近热播的于正新剧《尚食》里,吴谨言用小刀剌了我的屁股,让我开了眼。
剧中,她三不五时露出的迷之微笑总是让我怀疑她其实不是女主角,而是酝酿着巨大阴谋的大魔头,因为她总是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面对任何人,嘴角都带着些许轻蔑。
第一集里,女主刚进宫就差点因无脑发言而被开除,但得知自己工作不保时,她的表情是这样的:
吴谨言的表演给了我一种第四堵墙被打破的感觉,她演出来的效果是角色知道自己是开了金手指的大女主,所以才能如此淡定,甚至有些不屑。
这不是最离谱的,名场面出现在后面。
当她去给男主角(皇太孙)送饭的时候,抬头看了一眼,结果被呵斥:
殿下也是你这种卑贱奴婢能看的吗?
正常人被呵斥后的反应,应该是有些惊慌失措的,就算是那种特别大心脏的人,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也最多就是神色如常,起码会略微表现出一丝歉意吧。
吴谨言演戏则不走寻常路,和正常人反其道而行之。
在被呵斥后,她笑了。
而且是咧着嘴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仿佛是听到自己买的双色球中了大奖。
吴谨言在这一刻为什么要笑?《走近科学》停播之后,恐怕没有人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了。
我思忖良久,揣摩她的表演动机,觉得她可能是想演出女主角见到男主角时激动而欢欣的心情,但毫无疑问,以这部剧的人物设定和那场戏的场景设定,那个笑容的呈现都是不合时宜甚至颇为诡异的。
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显然是因为演员缺乏对角色的思考。
什么时候该怎么演,怎么演能把这个角色的特点演出来,这是需要演员动脑子做功课的。
我们常常批评很多国产剧里的演员演技差,那演技到底差在了哪里呢?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技术有多差,而是不够走心,根本不去动脑子想想自己应该如何去塑造一个角色,或者说是在思考角色时出现了错误的理解。
我们在国产剧里常常看到,演员们要么是套着模板去演喜怒哀乐,演什么都一个样,要么直接就本色出演,连发型和妆容都不愿意变,更差一些的可能连台词都不愿意去背,直接照着提词器念,至于数字先生数字小姐,也不是只在段子里出现。
演员演戏不带脑子,编剧写戏导演导戏时也未必都带脑子,此处就不细说了。
创作者如此,剧的质量再烂也不意外。
如今的国产剧,总是喜欢标榜服化道,做表面文章,好像大投资的剧就一定会好看,但事实是,砸钱是砸不出经典的。一部好剧的出现,大抵是因为导演、编剧、演员三者都足够用心,大家都带着脑子做事,才可能会创造出经典。
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我前几天偶然看到了一部经典电视剧的制作特辑。
那部剧很多人都看过,1995 年 TVB 版的《神雕侠侣》。
TVB 拍的金庸剧,常被内地观众吐槽是小作坊里的江湖,不管是特效还是布景,都简陋到好笑。《天龙八部》里客厅大小的小院子用来拍少林寺大战,《神雕侠侣》里的瀑布是塑料布,都是不可回避的槽点。
但看过这些剧的人都得承认,它们不但好看,而且大多称得上是经典。
再简陋的布景和特效,也藏不住剧情里江湖的魅力,那些演员对角色的塑造,更是令人过目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