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
国内做得比较好的,我觉得是严敏。
离开鸡条后,他做了一款垂直类的嘻哈竞技综艺《说唱新世代》。可就是这种非游戏综艺性质的,他也能创造出一套很有意思的游戏框架。
开篇就充满"实验意味"和刺激的未知。
参赛者被大巴送到黄土飞扬的录制基地,下车还一脸懵呢,就被告知规则:
基地被分成四个街区,生活待遇各不同。
通过公演、对战赢得一种叫"哔特币"的货币,用于获取创作音乐的资源,和交付在基地生活的房租。
"钱"多的人,活得好,获得的音乐资源多,形成正向循环;"钱"少的人,只能去待遇低的街区,也拿不到音乐资源,状况肯定会越来越差。
而当"哔特币"耗尽,没"钱"支付房租时,就是被比赛淘汰之时。
如果你不能将才华有效兑现,这场残酷的生存实验会直接劝退你。
这综艺到后期,不少选手因赛制大哭奔溃——
对,他的综艺只有基础框架,进入这个框架中的每个嘉宾都是一个不确定元素,一起碰撞出未知的火花。
然后人性,就溜出来了,
他甚至把在综艺中对"人性"呈现的追求上升到哲学层面:无常。
这种只借思维模式,设计出特定游戏框架,最后呈现多变效果的综艺,才是有效、可持续、并且要脸的游戏综艺该有的样子。
再来,对游戏综艺的创新还有一个关键词:
真诚。
《新西游记》是具有开创意义的韩综。
它的诞生,不是节目组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而是因为罗英锡PD在一个饭局上偶然想到的。
姜虎东、李寿根、殷志源、李昇基原本都是综艺《两天一夜》的成员,后来这节目没了,但这几个小伙伴私下关系还是很好。
有次聚餐的时候李昇基就提议,带上《两天一夜》的老同事一起去旅游。
当时罗PD灵光一现,觉得这几个老伙计又够熟又有趣,拍下他们一起浪的过程肯定很好玩,于是有了现象级的《新西游记》,包括后面变动的年轻嘉宾,也是私下交情颇深的朋友。
一切仅来源于一个真诚的洞察。
朋友间有趣的相处是真心的,罗PD想拍有趣的东西给观众看也是真心的,观众又不傻,怎么可能感受不到呢?
后面那些《花样青春》《姜食堂》《麻浦帅小伙》等一系列高分综艺,都是新西游记拍摄过程里的一句承诺或者一份交情而衍生出来的,就是建立在这种真挚上。
人性+真诚=观众的共鸣。
可是这些,以吴彤为首的抄袭导演们难道不懂吗?
人性、真诚、共鸣这些词,都曾明确出现在吴彤的采访中,他比谁都懂。
他甚至这样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如果栏目不创新
栏目就会死
但懂归懂,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为重复老游戏上价值,找意义。
说猜歌名这么老旧的游戏,只要猜的是老歌,就能让年轻观众学到老歌,让年长观众了解新歌,成就了他口中高大神的所谓"传承"。
说好的,带着真诚和对人性的呈现做的创新游戏综艺?请问这创新在哪里?
他为不动脑子想理由:
做推理类游戏综艺时,他和他的团队自信表达,不做烧脑的综艺,也是一种创新。降低了观众的观看门槛,欢乐就够了。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能做没推理的推理综艺,为什么不做没有游戏的游戏综艺呢?这样不就不用再"整合"各大小游戏和节目模式了吗?
答案只有一个。
喜欢抄袭的导演其实啥都懂。
但选择抄就是为了省事啊,别人消耗脑细胞想好了,再通过市场检验效果好了,然后不花钱搬过来用不香吗——
行吧。
你永远叫不醒一群"装睡的游戏综艺导演"。
今日打工人:绿里骑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