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作为内容团队,总要面临一个实际问题。在观众把恋综当剧追的当下,如何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维持 " 剧式综艺 " 的可看性,这是创作者需要解决的难题。
《半熟恋人》像过往《心动的信号》一样,加入两天一夜的短途旅游,通过这种外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激发更多可能性。事实证明,这场旅行和旅行中的海边夜聊,确实起到了嘉宾思考并确定感情线走向的效果。" 巴啦啦能量 " 互相坦白过往和个人现状的事实,确定了彼此的心意,放下了心中最沉重的 " 石头 ";锦舜也选择尊重对方的选择,坦然退回朋友的位置。
此外," 鲶鱼 " 嘉宾的加入也起到 " 活水 " 的作用,触发新的情感线,带来天然的看点。节目在后半程加入了雨城和童瑶两位男女嘉宾。李笑介绍 " 雨城年轻、阳光,性格比较随和,容易融入集体,童瑶的人生阅历和背景是其他嘉宾没有的 "。
值得注意的是,《半熟恋人》开启了过往恋综很少会使用的 " 新副本 ",不再将镜头只对准爱情,而是对友情群像进行了充分地刻画,这样能在不故意制造强冲突的情况下,让叙事变得更丰满,增加节目的可看性。
从《半熟恋人》可以看到,除了有高甜的 CP 售后,还有友情售后。在番外篇里,能够发现尽管节目结束多时,但小屋中的成员还会相约一起逛街,吃饭。呈现了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社交价值观,即使没有收获爱情,收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生活中的小幸运。
这其实也是综艺对于社会关系的一种展示,观众对于综艺本身的期待,正在从过去单纯的戏剧冲突,逐渐变为对各种情感关系的观看和参考。《半熟恋人》播出后,在相关的社区和社交平台,仍活跃着大量的综艺粉、CP 粉,以及对各位嘉宾友谊和后续发展的讨论与混剪。
由此可见《半熟恋人》的成功,或许不只是节目制作上的成功,同时,也切实的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人生样本,在社交平台上有观众感叹:" 看完这个节目,突然觉得婚姻和 30 岁似乎都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以下为毒眸(ID:DomoreDumou)与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天马工作室高级总监、《半熟恋人》监制李笑对话实录节选:
毒眸:当初怎么想到 " 半熟 " 这个视角切入做节目的?前期有做什么市场调查?
李笑:之前做《心动的信号》,我们看到了 20+ 年龄层的那群人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做一群 30+ 的人。
因为我们发现两者因为年龄、阅历,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对于自己想要什么和不要什么,是跟 20+ 那个年龄段的人有巨大差别。
这个年龄段很特殊,他们的情感可能是注定很丰富的。他 / 她可能不仅仅是有前任男女朋友,也可能是前妻或前夫,也可能有小孩,那么当他 / 她再一次面对感情时,会怎么选择?是什么样的状态?还有他们的职业经历,社会背景等等也比较稳定了,那他们的表达方式、社交方式也与 20+ 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希望能通过节目展现他们真实的,对于爱情这件事情的态度。
另外,用户洞察是腾讯视频长期在做的,尤其是情感类节目。我们之前还讨论过,就算只看《心动的信号》这个 IP,用户也已经发生变化了。这个变化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是原来 5 年前《心动的信号》的那批观众已经长大了;第二是现在的年轻用户和 5 年前的年轻用户心智与行为上也不一样了。
这些都会迫使我们思考,接下来的内容要怎么做。所以每做一个内容,我们都当做新的 IP 去做,讲的都是 " 当下的故事 "。
毒眸:那当时对受众会有一个判断吗?会期待观众是偏半熟的女性观众吗?
李笑:其实我们内部讨论的时候,就有过一个预判。虽然表达者是 30+ 的人群,但观众一定不止 30+。播出之后也证明了,18-24 岁的占比是不输于 30+ 人群的。
一是因为人有天生的好奇心,大家都想了解还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是看了节目,至少能知道到了那个年龄段,也许会面临什么。二是每个人都不希望在情感道路上遇上波折,所有节目也许能够帮助他们的人生少走一些弯路,或者对他们有一些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