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吐槽电影院
如果说世界的尽头是铁岭,那么爱豆的尽头一定是 ……
演员。
最开始,是在韩务工人员回国后积极投身演艺事业,创作了不少留名内娱史册的经典画面。
比如,黄子韬怒揭杨幂发际线的秘密。
比如,不可说男星贡献菩萨看了都发癫式演技。
然后,101 系选秀兴起,秀人接棒。
留给我们的是,一茬又一茬评分不过 5 或者根本无人在意的小成本网剧。
越来越不清晰的是演员与爱豆之间的界限。
越来越清晰的是演员与爱豆表演水平的对比。
除了《爱很美味》的王菊,没见几个演技过关的爱豆——当然,她也不算真正爱豆出身。
相信有疑问的不只院长。
这边 " 别演了 " 的呼声一直没停过,那边大银幕小荧幕出现的爱豆脸越来越多。
为什么?
为什么爱豆演不好?以及,为什么演不好还一直有的演?
今天就来唠唠。
事先声明:对以下所有爱豆及其表演都没有成见、偏见,仅个人角度探讨某场戏的表演,期待进步和作品。
爱豆和演员有个本质上的区别——
演员需要忽略镜头在场,才能让观众入戏;爱豆需要追逐镜头展示自己,才能让粉丝共情。
身份一旦转变,爱豆们难免水土不服,演技也走向两种极端。
要么怕露怯,呆若木鸡;要么怕诟病,用力过猛。
能拿来论证的片段太多。就取在影视剧里非常常见的亲人去世的戏来说——
《风起洛阳》,王一博饰演的百里弘毅在大婚之夜发现父亲被谋害。
按理来说,这是一场很有表演空间的重头戏。
首先,百里二郎与父亲 " 相爱相杀 "。
父亲不善言辞一向待他严厉,但 " 为你好 " 的为父之心不假;百里弘毅反抗权威压迫,但心底还是敬重父亲的栽培教导。
关系复杂,意味着情感和情绪也必定复杂。
看见父亲死在面前,至少要有发现尸体时的不敢相信、不想相信,认清现实后的悲痛难耐,以及接受现实后的万分悔恨 ......
而且,《风起》的剧情走向里,正是因为百里弘毅要拼死查明杀害父亲的真凶,才引出后续的故事。
这一场戏承前启后,十分关键,还要能看出百里弘毅因父亲的死,定下势要找出凶手的决心,才能让故事顺理成章。
但王一博的处理超出预期的 " 内敛 ":
两步走得不紧不慢,上前查看父亲的伤势,皱了皱眉,显出些许惊慌,晃了晃父亲的身子,然后 ......
然后没了。
也许是导演没给太多发挥的空间,让咱能看出来他有点着急,但更多的情绪莫名失踪了。
不敢做表情的爱豆型演员,不是一个两个。
程潇在《良言写意》中饰演的苏写意也是这种演法。
问:她看到什么场景后晕了过去?
答:她的父亲被暧昧的男人推下了楼。
谢 …… 我上班迟到一分钟没打上卡的表情都比这绝望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