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无表情的反面是控制不住表情。
于是就从木雕泥塑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用力过猛。
陈宥维在《演员请就位》的 " 教科书式反面表演 ",实实在在地破了一次圈。
饰演果子狸中毒,眼神飘忽、嘴唇微张、浑身抖若筛糠。
你要说他演得不对吧 …… 但他看着确实很努力,而且极富创造性。硬生生演绎了一个比《甄嬛传》原版更具辨识度、存在感,以及幽默感的允礼。
又把咱李诚儒老师看得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虽然角色不一样、情感不一样,可看爱豆们演戏你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公式感特别重。
就像他们在舞台上,清楚地知道哪个时间点需要对镜头微笑、wink、装酷一样,充满模式化。
需要震惊,所以眉头皱紧;
需要绝望,所以瞪大眼睛然后晕倒;
需要疑惑,所以摇头晃脑;
需要悲痛,所以整张脸拧巴到五官乱飞。
越用力越干巴,因为他们并没有真切地理解人物、进入生活,表演是呆板的,传递出来的感情自然是单薄的。
有情绪递进的表演是什么样的?
就取《战长沙》里杨紫的一场哭戏作为对比——胡湘湘得知家中只剩下表哥、表妹、毛毛存活,心如刀割。
看到顾清明神色凝重走进房间,胡湘湘心中有不好的预感,却不敢轻易开口。
只是直直地盯着他,想得到一个答案,浑然不觉眼泪已经漫出眼眶。
得知实情后,她有一瞬间的怔忪失神。
应该是不自觉地感到冷,打了个激灵。
" 茫然 "," 难以置信 "," 拒绝可能 ",多种情绪在脸上交织。
情绪做足了铺垫,才有最后的崩溃绝望,大哭嘶吼。
爱豆为什么没法像杨紫一样思考表演的细节、递进。
因为更多时候,他们在镜头里看到的是自己,表演的是自己。时刻注意本人的表情有没有崩,或者够不够 " 刺激 "。
而真正的演员,在镜头里看到的是角色,对话的是观众。
可别说我拿专业演员欺负爱豆,那一年杨紫才 19 岁。
演技不好,最多不看。
谁也不是粉丝,要专门盯着爱豆的剧追。
可有些爱豆的表演欲已经不局限在剧里了,各种综艺自然不能放过。
《演员的诞生》里欧阳娜娜 " 蚂蚁竞走十年了 " 的名场面,应该给了不少经纪公司灵感。
不管不顾,把自己的艺人打包打包全塞进各大竞演类综艺,活生生把演技比拼变成了烂演技大赏。
《我就是演员 3》,该怎么形容李汶翰饰演的韦小宝?
一时间有些词穷,大约就是小太监喝上头巧救张一山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