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一次次刷新了观众对人类大脑极限的认知。
但到后来,《最强大脑》的评分从第一季的 8.1,逐渐降到了第八季的 5.3。
很多人吐槽,《最强大脑》没逼格了:" 既不强,也没有大脑什么事了。"
被吐槽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度娱乐化。
从第五季开始,《最强大脑》改名《最强大脑燃烧吧大脑》,节目定位 " 大型脑力偶像竞技真人秀 ",选手变成了:中戏女神尹冠淇、清纯校花王梦涵、气质超模王雯萱……
虽然都是名校学霸,但跟最开始的选手比起来,实力天差地别。
为了让选手通关,节目组几乎改掉了所有的规则。
专属定制的挑战项目,变成统一出题的入围选拔;科普环节直接取消。
在第九季,42 名选手搞分组团队战,第一关就能设置延长答题时间,到后面甚至还出现了能力强的选手迁就能力弱的选手的情况。就连 " 脑王 " 的称号,也变成了 LEVEL-K(最高阶思维策略)。
网友吐槽:" 一个以让‘全员通过’为目的‘比赛’,真是对‘最强’二字的讽刺。"
被称为 " 地狱级 " 项目的《光影残卷》,选手只要从 100 幅残卷画面中选出 5 幅,拼成一个完成图案。
但如果按照《最强大脑》原本的打法,类似的项目至少要先有一个同时考验观察力和记忆力的环节,先让选手观察一幅残卷的部分细节,然后把这幅残卷放回去,再让选手通过记住的细节把残卷找回来。
但如果真这么比,当场选手没几个能行。
降低难度的不仅这一个项目。
《光柱霓虹》在郭麒麟的解读下,是一个 " 走迷宫 " 的翻版,不同之处在于《光影霓虹》路线给定,选手要根据记忆在现有材料下建迷宫。
难点在于,建设的前半场选择很多,到后面却可能不自洽,选手的心态必须要稳得住。
稍微讨论后,几位嘉宾几分钟就解出了一道练习题。
从拼脑力值变成拼颜值、情商和心态,最强大脑成功转型成娱乐综艺,口碑直线下滑,连铁粉都纷纷建议:" 停播吧,做我们心中的白月光。"
火了 8 年的《最强大脑》,
为何自降身价?
口碑一季不如一季,网友发长文吐槽,《最强大脑》适合倒着看。
因为如果倒着看,从第九季看回到第一季,就会觉得选手越来越牛逼,导师越来越硬核毒舌,项目越来越极限,整个节目再也没有内幕、撕逼,一切走向正轨。
这里所说的内幕、撕逼,指的是 2017 年前后《最强大脑》的一段风波。
2017 年 2 月,选手林恺俊微博发长文,指出对战选手贾立平作弊:
" 节目录制之前,导演已经提前将 15 个魔方的打乱公式发给选手,选手只需要对应记忆音频特点,在现场识别出是哪一种打乱方法,进行还原即可。这样一来,与其说在考魔方技巧,不如说在考音频记忆能力。"
满分选手鲍橒,指出王易木提前就知道题目,把二人聊天记录都被发到了网上。
《最强大脑》成了有 " 黑幕 " 的综艺,因此有人提出:" 希望最强大脑越来越公证,做得越来越好。"
换句话说,观众想要的还是公正的比赛。
但《最强大脑》的制片人桑洁说,节目不火即死:" 越来越公证是不可能的,越来越好看才是硬道理。"
娱乐化转型,看似无奈之举,其实是操盘手的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