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我干活,就要按我的方法。
你要是看不惯呢,你就自己干。
这个锅我之所以特意不洗……
因为凭我对你的判断,锅底还有两滴油。
你完全可以留着再炒一盆菜!
言辞内涵犀利,说完扭头一走,留下无言以对的两人:
婆婆气到歪头瘪嘴,老公惊到瞳孔地震。
时代变了,海清的战场也在变。
2019 年的《小欢喜》,她演的财务主管童文洁,直接把竞争对手按在地上摩擦。
发现自己请假期间,被另一部门主管在背后穿小鞋,暗示她是拖家带口的家庭妇女,工作能力不行。
童文洁气得要命,也没跟对方泼妇骂街,而是从点到面理性回怼:
还凡事都搞不定的家庭妇女?我有家有孩子怎么了?
国家哪条法律规定,有家有孩子的不能在公司胜任重要的工作,哪条法律规定的呀?
对呀,她四十二了,她连男朋友都没有吧,咱背后说过她什么吗?从来没有说过吧。你爱结婚不结婚,那是你的自由。千万别拿别人的私生活攻击她的工作。没本事的人才这么干呢。
她报什么辟谷、禅修、瑜伽的。有一次请了二十多天假,不都是我替她扛的这些工作。我就请几天假怎么了?她这种人啊,就适合一个人办公,最好在领导面前开一个庙!
从法、理、情全面拆解对方的阴招,格局高下立现。
海清的这些角色,从女友、儿媳妇、职业女性,身份在一步步升级。
从怼男人,到怼婆婆,再到怼职场对手。
持续输出金句," 打怪 " 水准也一次次飙升。
女性在社会上,好像越来越出息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恰恰相反。
荧幕女性展现出来的 " 爽 ",恰好是因为女性观众在现实中存在 " 不爽 "。
当 " 不爽 " 借角色之口宣泄,痛感则变成了快感。
是的,这些女性爽剧,无一不侧面印证了女性当下最缺乏的东西。
2000 年之后,国内涌现出大批探讨婚姻关系的电视剧。
2004 年海清出演二妹的《海棠依旧》,正是探讨婚姻危机。
其中最火的《中国式离婚》,陈道明演的丈夫宋建平总是很虚伪。
他越虚伪,蒋雯丽演的妻子林小枫就越癫狂。
这些荧幕女性,无一例外,都需要集中主要精力和身边的男人 " 周旋 "。男人的一举一动,对作为女友、妻子的女性角色的影响是直接的、颠覆的。
和男人在两性关系中分庭抗礼,是当时女观众最关心的话题。
再看《双面胶》的胡丽鹃,上海本地姑娘人,漂亮、机灵。
家境也不错,在上海首付才二十几万的年代,她的父母为婚房拿出了 13 万。自己月入 4000,仅比丈夫少 1000,顶半边天。
可就是这样一个姑娘,每天的生活重心全在对付婆婆上。
家长里短的婆媳关系,让她从一个天天笑得露牙龈的姑娘,变成一个每天只能生闷气的怨妇。
这场电视上发生的悲剧,在当时引起很多女观众的共鸣。
皆因当时的社会风气,残留封建思想婆婆确实不少。
豆瓣就有人盖章过剧中情节的真实性:男人不在家,女人应门该喊 " 没人 ";女人该吃男人吃剩下的饭,女人该被爷们镇住才有面子。
说明了当时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真实的婆媳关系,确实桎梏着很多女性,真实地造成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