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作为参考的价值也越来越低。这几年来,内娱的各类奖项,与其说是对艺人能力的表彰,不如说是其背后资本运作能力的彰显。
how old r u?
这让内娱所有奖项的含金量江河日下。连公认渣演技都能拿到的演技奖,谁还看重?连刘浩存都能提名的电影表演奖,公信力又如何服众?
国民度确实是硬指标,大众公认的能打通上下市场的明星,统共也没有几位,且不是贵得惊人,就是自己成了资本,余下的绝大多数在这一指标上,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区别,在小圈层内称王称霸,在普通观众处 " 大哥你谁 "。
用来积累国民度的,当然是影视成绩,但这也是一件玄妙的事情。周星驰 + 徐克联合执导的《西游伏妖篇》选吴顶流做一番男主角,在当年拿下了令人瞩目的票房数据。
然而这其中,有多少人是冲着西游 IP 买票,有多少人是冲着周星驰徐克的金字招牌买票,有多少人是冲着前作《西游降魔篇》买票,又有多少人是冲着吴亦凡本人买票的呢?但最后,这十几亿票房都成了吴亦凡的一番电影实绩,助他进一步升咖。
有人会说,有什么办法,戏是他演的,成绩就要归他。那不如我们回头想想,若换个年轻小生演,对票房会不会有实质性影响?对口碑呢?
综合来看,这几年内娱决定明星咖位最关键的因素,正是影视成绩和流量水平。而最被观众诟病的专业水准,除非糟糕到 " 成了梗 "" 出了圈 ",不然无损大局。
/ 03 .
何谓资源咖?
几年前,我对资源咖下的定义,如今仍无需变更:
纯粹的资源咖,要能源源不断得到远超自己咖位的资源。
——" 源源不断 " 作为判断标准,非常重要。
我们来看最肉眼可见的资源咖类型,新人空降大项目做主角,以这种极端情况来分析一二。
顶级投资的项目甚少找无名之辈。目前有胆子启用纯新人担任主演的,只有创作话语权很强或干脆自己做老板的创作者,出于创作需要或者捧自家人目的,才会冒这样大的风险。
比如张艺谋。
多年来 " 谋女郎 " 这个词,代表的就是那种一步登天的咖位跃升。
还有一些大家平时很难想到:于正、郭敬明、柴智屏 ……
但只要是新人空降,都是资源咖吗?
当年的章子怡因为角色契合被选中单扛《我的父亲母亲》,后来又被张艺谋推荐给李安拍《卧虎藏龙》,彻底站住了脚跟,此后一路顶级资源走下来。她起步确实是 " 一步登天 ",但此后也确实靠自己的表现证明了潜质与能力,若用资源咖概括她,很是辱没了那一个个精彩的角色。同理周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