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饰演一名杀手,
为了揣摩杀手这个角色,
他就去监狱、看守所体验生活,
近距离地接触、观察罪犯,
最后把一个笨蛋杀手演绝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张译说话。
他说话其实很有特点。
在《士兵突击》里,他说东北话;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他说北京话;
在《山河故人》里,他说山西话;
在《鸡毛飞上天》里,他说浙江话;
…………
能熟练应用各地方言的演员,
其实找不出几个,
但张译算一个。
他是怎么做到的?
就是在每部戏里去体验生活。
比如在《金刚川》里,
他饰演的张飞要说陕西话。
张译就真的就去了陕西,
跟着陕西人学习陕西话,
最后自制了一本 " 方言手册 "。
当演员十几年来,
张译饰演过各种各样的角色,
民工、军人、刑警、杀手,
煤老板、文人、商人、法官 ……
导演杨树鹏说:
" 不管你要什么,张译都能给你。"
张译是怎么做到演什么像什么的?
除了体验生活之外,
还得益于搜集素材。
张译出过一本书,
书名叫《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
他在书里有一句话:
" 我养成了搜集素材强迫症。"
不拍戏的时候,
或者拍戏的间隙,
张译都会出去搜集素材。
" 戴上口罩,
哪儿人多往哪儿扎。
比如在大连呆了小半年,
就去古城,
排两个小时队上雪山,
去看什么人好玩。
其实我认识内部工作人员,
可以走快捷通道,
但半小时就登顶了,没意思。
这两个小时排队,
你可以听孩子哭,
可以听老人咳嗽,
可以听青年人聊天,
可以听一家子叽叽喳喳,
这就是生活,
将来保不齐就用到角色里了 ……"
在《追凶者也》里,
张译有场吃面的戏,
被录入了北电教材,
真是教科书式的表演。
吃面被烫那个细节,
其实就来自于他的 " 素材收集 "。
比如巩俐。
第 40 届金像奖公布了提名名单,
巩俐因在《夺冠》中扮演郎平,
被提名最佳女主角奖。
《夺冠》上映后,
对于巩俐饰演的郎平,
观众清一色地评价说:
" 不仅说话和走路神似,
连动作和表情也神似,
简直就是郎平本平啊!"
巩俐是怎么做到的?
拍摄之前的那几个月,
巩俐一次次跑到训练场,
在那里一呆就是大半天。
呆着干什么?
观察郎平说话、动作、神情,
并用小本本记录总结下来。
为了散发跟运动员一样的气息,
她跟女排姑娘们 " 混 " 住在一起,
一起报到,一起吃饭,一起下班。
为了每个动作显得标准,
她在房间放了一个排球,
每天练习各个位置:
主攻、副攻、二传、自由人。
…………
巩俐为什么能神还原郎平?
就在于她演戏从来不走捷径,
就在于她演戏总是用笨功夫。
比如四次摘得金像奖的惠英红。
惠英红是以 " 打星 " 出道的,
她是迄今为止,
唯一一位以 " 打星 " 身份获奖的影后。
惠英红是怎么打出头的?
" 从 16 楼往下跳的戏,
替身不敢演,
那我就亲自上。"
" 挨打的戏,
其他女演员受不了,
但我可以忍受,
结结实实挨了四十多拳。"
" 我拍了十几年动作片,
身体受伤那是家常便饭。
有一场戏要我从四楼直接跳下来,
然后下面有垫海绵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