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着美的定义权
“没有人逼你减肥,不想瘦可以不当模特啊?”
“卷身材是时尚界的事,跟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关系?”
打开各种社交媒体,我们或许可以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 ——
这个把展现美当第一要义的时尚业,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普通人的审美。
我们吃着超模饮食,学着超模健身法,希望越来越瘦;
我们跟着模特们学习走路姿态,想要又美又飒;
我们参照模特学穿搭、学拍照,学到手就是这条街最 in 最靓的仔。
有网友甚至拿着显微镜,像素级地扒“模特微笑范本” ……
模特们的一举一动都是美的榜样。
当然,适当地改变,去追求一个“更好”的自己当然没问题。
可殊不知那些“超模 XX 法”背后可能藏着什么样的“陷阱” ——
当年奶茶超模布里奇特因为减肥把自己折腾到半生不死。
讽刺的是,那恰好是她事业最大红大紫的时期。
她没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反而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各种生活方式的建议。
无数女孩追逐她的脚步开始极端节食。
《8090 后健康养生消费洞察报告》显示,我国有 82.7% 的年轻人不是在减肥就是奔走在减肥的路上。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 90%-95% 是女性,5%-20% 的厌食症患者会死亡,是致死率最高的心理疾病之一。
“停止贩卖身材焦虑。”
她姐不知道第多少次说这样的话了,但是有用吗?
对方一句“扪心自问这不丑吗?”就被打回原形。
毕竟我们一睁开眼,就能看到超模广告;
打开手机,热搜上又多出几个“ XXX 挑战”;
电视里的女明星除了贾玲、辣目洋子几个胖女孩配额,剩下全是清一色瘦美人;
购物页面的买家秀和卖家秀相差了几个银河系 ……
时尚界牢牢地把握着“美的定义权”,通过消费主义发展下线,吸纳源源不断的“信徒”。
它透过无数个诱人海报、潮流影像、商品广告在你身边耳语:
你还不够瘦,你还不够美 ……
Never good enough(永远不够好)。
那个单一的美的标准,不仅卷到了模特业的所有人,也卷到了每一个普通人。
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开始出现一些有设计感的大码服饰了。
进步之处是,大码人群的需求终于被看见,穿衣除了蔽体,还可以好看。
但大码服饰的设计理念依然停留在“如何藏肉、如何显瘦、如何穿上立减 20 斤”。
什么时候可以“胖但美艳、胖且可爱、胖而俏皮”,而不必一定要遵守“瘦美原则”呢?
她姐开始思考,时尚行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创造一个遥不可及的“美的神话”吗?
不,不该如此。
时尚界应该做的,是创造无穷无尽的美的可能性。
是多元,是开放,是自由,是 free mind。
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参考范本,是每个人都有可以通往美的途径。
必须是自上而下的变革
时尚界和我们,就像一段虐恋。
那个 Never good enough 的耳语,创造的是美的稀缺,美的焦虑。
可我们真的那么糟糕,离“美”那么遥远么?
未必。
多芬曾经做过一个广告,探讨“女性的自我容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