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点就盘活的清明档
疫情后,电影的大档期效应越来越明显。不停的有业内人士呼吁,国产片要有勇气和自信打破 " 冷档期 ",去开拓新的档期效应。与其拥挤在热门档期当炮灰,不如以头部效应带动冷档期。
然后,我们就看到一向冷门到都算不得一个 " 档 " 的清明档,今年竟然定档了 11 部影片之多。青春片、悬疑片、抗疫片……什么类型的影片都有,颇有一副要齐心协力创造档期效应的架势。
自 " 鬼片 " 从清明档消失后,清明档其实早已名存实亡。今年则不仅数量多,还出现了一部对口清明档的丧葬题材片——《人生大事》。
去年联瑞操盘《我的姐姐》成清明档黑马、拿下 8.6 亿票房后,今年联瑞几乎用了同样的宣发模式来操盘《人生大事》,试图复制《我的姐姐》的成功。
从目前释出的物料来看,《人生大事》和《我的姐姐》故事内容定位相近,都是社会话题 +" 哭片 "。《我的姐姐》聚焦的是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姐弟关系问题,《人生大事》则是涉及出狱人员如何重新融入社会的问题。
《我的姐姐》去年定档清明,应该是基于要做冷档期头部的发行策略。影片内容虽然包含死亡、葬礼元素——开篇父母突然车祸死亡,导致姐姐不得不面对没有一起生活过的弟弟,但内容大面上和清明节没什么关系;
《人生大事》则十分切合档期主题,主要讲述刑满释放人员再就业殡葬师的故事,涉及很多葬礼习俗的场景。相对来说,用丧葬题材取代 " 鬼片 " 盘活清明档,是条很安全的路子。不过硬糖君还注意到,消失的 " 鬼片 " 也在以另一种方式复活。
2018 年清明节撤档的《中邪》至今未上映,但导演马凯近日官宣了带有喜剧元素的惊悚片《了不起的夜晚》,讲述扮演 " 鬼 " 的演员的片场故事。
或者说,像索尼《密室逃脱》系列以及被很多国家翻拍的《心慌方》系列,走架空背景的游戏惊悚片路线,也是一条盘活清明档的思路。
当然,冷档期的稳定输出选手港片,也能起到一定调节作用。豆瓣评分不高的《反贪风暴》系列,一直做到了第五部,每部都是冷档期的救市主。《反贪风暴 4》就曾在 2019 年的清明档拿下了近 8 亿票房。
去年港片《怒火 · 重案》也是在《长津湖》《五个扑水的少年》等撤档潮中逆流而上,拯救了惨淡的暑期档。
硬糖君原本以为英皇今年征战清明档的《神探大战》也能成为救市的逆行者,加之 " 撞型 " 的《最后的真相》《被害人》早早停了宣发动作,即使没官宣也默认撤档了,《神探大战》赢面非常大。可惜,终归还是撤了。
进口片扛得住吗?
" 上海影院 4 月应该是不会好了。" 上海某影院经理悲观地预估道。现在上海的影迷群已经变成讨论上海疫情的群,一切像是回到了两年前。
而北京的影迷群却如往常一样,讨论电影 + 转票。平时要求很高的文艺青年们因为没片可看,把《新蝙蝠侠》《月球陨落》等新片一部不落地看了。
当下的中国电影生态,正是如此割裂的两幅景象。50% 影院、影迷等解封,50% 影院、影迷愁片荒。接下来的 4 月大概率是罕见的 " 外片天下 "。除了 4 月 15 日上映《边缘行者》还未宣布撤档与否,其他重磅国产片都定在四月底冲五一档。
好在 4 月上映的外片不都是 " 过期货 ",最受关注的《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提前北美一星期在中国上映,大概率是不会再提前到清明档了。虽然上一部 2018 年上映的《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在中国举办豪华发布会,主演悉数到场,但最终票房没有卖到预期,仅有 3.98 亿。但这一部毕竟是在片荒背景下上映,如果再有幸不像《新蝙蝠侠》那样晦涩,大概率能卖出个不错成绩。
另外两部新片,《亡命救护车》晚于北美两星期上映,《坏蛋联盟》晚于北美一星期上映,都存在口碑提早泄露影响国内票房表现的可能。就像 2 月上映的新片《尼罗河上的惨案》,虽然打着 " 神奇女侠 " 盖尔 · 加朵主演 + 阿加莎推理片的噱头,就因为北美提前一周上映口碑崩了,导致国内仅收七千万不到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