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主不知情,照例打包三份馄饨。张颂文也没解释,默默拿走,把一份馄饨放在了垃圾桶上。
但走了两步又回头拿了起来,坐在女儿平时坐的位置,盈着泪,一口一口,吃掉了这碗 " 多余的馄饨 "。
《扫黑》7 分钟的即兴表演,落马官员对镜头忏悔,被称为纪录片式演技。
正片里没有,剧本里也没有,他说,这是给角色做的人物小传,给自己留念的。
年轻演员请教他,怎么演好戏?
他诚恳劝告,首先要摘下墨镜好好生活,再来谈表演:" 你要跟这个社会活在一起,坐一坐公交车,走到大街上,看看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是什么样的。"
所以,你能在他的微博里看到浓郁的生活气息——
今天在家附近买了二十斤的红薯。
今天吃了好多好多好吃的,吃撑了。
今天路过菜场,拍照打个卡吧。
活脱脱一个旅游 + 美食 + 人文博主。老粉都知道,这是他长期写博客留下的习惯。
每条微博下,他都会认认真真回复网友的评论,标点符号都不漏一个。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那份真诚——不是明星,也不是演员,就是普普通通一个老百姓。
闲来无事就去菜市场坐坐,熟门熟路地拣张椅子坐下。
有时候静静观察,有时候就跟摊主们搭搭话:最近身体怎么样?你家孩子现在谁带呢?怎么不卖花了?
无意间在电视上看见张颂文,摊主下意识惊呼:你都能做演员?
有时候张颂文也会主动打个招呼:嗨,我上次那个戏就照着你演的。
张颂文挑戏不看团队不看导演,也不看编剧摄影美工,就只奔着角色去。
难度嘛越大越好,最好还是自己以前没演过的。" 角色没兴趣就一切免聊。"
镜头一开机,过去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和细微观察就会自动派上用场——
演主任,去机关单位上班体验生活,增重 30 斤,把额头前面的头发剃光。
《隐秘》吃馄饨那场戏,提前断食三天,熬了几天大夜。
拍《1921》,为了更真实还原被围剿时的角色状态,他在泥地里爬行,手指插进泥里。
演李大钊执刑,他要求不用替身,全身上下只靠一条威亚保护,把所有人吓得不轻。
但他说:" 只要我的生理极限能扛得住,我就努力演完。"
这两年有些名气了,找上来的本子多了,张颂文开始 " 飘 "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