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个人 2021 年度华语电影十佳,多数人的片单里都有一部《美国女孩》,甚至不乏有人将其列为自己的年度最佳。
乍听片名可能有人心里会犯嘀咕,华语电影怎么拍的是 " 美国女孩 "?
影片讲的是是移民美国五年的女孩与母亲回到台湾后的故事,用 " 美国女孩 " 称呼她,代表的或许是女孩自身的文化认同倾向。
观影前我以为这会是一部和《推手》以及《喜宴》在议题上更相似的影片。
李安《喜宴》剧照
待到看完全片我却有些讶异,因为影片的内容好像与它的片名关系并不大,有关 " 美国女孩 " 的身份认同部分并不算多,或者说导演并没有侧重于展现女孩的文化差异以及身份认同。
更确切来说,这是一部讲述母女关系的家庭片。
《美国女孩》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 03 年的非典时期,是部 " 年代戏 ",导演阮凤仪在细节上也做足了文章来还原记忆中的那个时代。
比如家里那台 " 大屁股 " 显示器," 拨号连接 " 的联网方式、女孩所用的聊天工具等等。
当然,影片对于时代与社会的描摹不算太多,更多的笔墨,都放在了对一个小家庭故事的讲述上。
影片的故事不复杂,一句话总结就是:一对母女的和解。
林嘉欣扮演的王莉莉带着两个孩子五年前移民美国,只留丈夫一人在台湾打拼事业。
五年后因罹患乳癌,不得已回到台湾治疗,两个孩子大女儿梁芳仪与小女儿梁芳安也跟随母亲回到了故乡。
故事主要围绕母亲与大女儿梁芳仪展开," 美国女孩 " 指的正是她,父亲与小女儿则更多起到一个辅助推进剧情的作用。
母亲与女儿,她们在有着各自环境所造成的自身 " 内忧 " 的情况下,又有着因彼此间的不合关系所造成的 " 外患 "。
母亲的内忧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癌症,生命不可掌控的惶恐时时伴随着她,她压根不知道自己还能有多少时日,除此之外,治疗所带来的生理痛苦也常让她招架不住;
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她对理想家庭的期待得不到满足,她希望一家人能住大一点的房子,起码让两个女儿不至于有一个必须得打地铺,也希望经常出差的丈夫能有时间多陪陪家人,至少能知道小女儿自幼都不喜欢吃番茄酱,而不至于因小女儿不吃挤了番茄酱的炒饭就大发雷霆不让小女儿进食。
女儿的内忧同样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学校,在美国是资优生的她回到台湾成绩却成了班里倒数,心里本就郁闷,结果连唯一结交的好友也因好友母亲嫌她成绩差而不让女儿与其来往;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她回到美国的愿望看不到曙光,她想念美国的生活、美国的朋友、美国的小马,她简直受够了这个地方,甚至向父母提出能不能自己一个人回美国借朋友家的大胆想法。
怀揣各自 " 内忧 " 的母女,无异于两个不稳定因素,同处一个屋檐下,彼此间摩擦所带来的矛盾必定不会小。
母亲嫌女儿不听话,不好好照顾妹妹,不好好上学读书,成绩差、去网吧、离家出走 ······ 女儿的太多行为她都看不过眼。
女儿则怪母亲不理解自己,不给妹妹开门是因为妹妹老记不住自己带钥匙,成绩差是因为刚来到这里不适应,去网吧是因为家里的网络有问题,离家出走是实在压力太大想念自己在美国的小马 ······
母女关系不合其实并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都是生活中的琐事堆积。
有一场戏,两人争吵地过火,母亲被气得说自己不想活了,女儿顺势回她," 你想死就死啊!" 一旁的爸爸原本还在劝架,听到女儿说这话顿时火冒三丈,抬手就揍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