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网络暴力,顾魏的职业生涯险些被葬送。
在《余生,请多指教》的最新剧集中,肖战饰演的外科医生顾魏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在家属未到场时走医院程序为病人手术。尽管手术取得成功,但病人家属并不领情,认为这是一场医疗事故,不仅恶意投诉了顾魏,还将他的照片发到网上实施网暴。一时间,批评和谩骂的声音充斥了评论区,骚扰短信和电话不断轰炸顾魏的手机。
从东京奥运会期间辱骂杨倩、王璐瑶,到北京冬奥会期间攻击谷爱凌、苏翊鸣;从造谣杭州女子取快递出轨,到逼迫寻亲男孩刘学州自杀 …… 近年来,网暴者攻击的对象范围之广、所造成的后果之严重,触目惊心。
要用什么样的惩治手段,才能震慑住 " 键盘侠 "?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业内专家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在加大严打力度的同时,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加大平台责任等方式,建立更加完善的惩治机制,让 " 按键伤人 " 的网暴者再不敢如此肆无忌惮。
累计清理
相关有害信息 87.9 万条
2018 年 8 月,四川德阳一名女医生自杀;2022 年 1 月,寻亲男孩刘学州自杀 …… 近年来,网络暴力、网络欺凌不断引发悲剧。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认为,网络暴力在极短时间内即可造成严重后果且不可控,轻则侵犯公民隐私权、名誉权,重则伤及人命,甚至出现损害政府公信力、危害国家安全等严重后果。
" 网络暴力突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有的通过侮辱诽谤、威胁恐吓等形式,输出语言暴力;有的利用人肉搜索等手段泄露个人隐私、个人信息;有的打着伸张正义的旗号,对他人骚扰嘲讽,实施道德绑架。网络暴力不仅侵害他人的尊严、名誉和隐私,也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所以我们的态度是要坚决打击。"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综合治理局局长张拥军说。
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 2022 年 " 清朗 " 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张拥军介绍说,2022 年以来,累计清理相关有害信息 87.9 万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 4.1 万余个。
呈现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现象
网络暴力、网络欺凌,已经成为当前网络上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
"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加剧、社会心态嬗变以及资本恶性竞争手段升级,网络暴力乱象频生,屡有制造舆情激化矛盾,引发恶性社会事件,并伴随着明显的不当利益诉求。"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乾坤(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法蒂玛说。
法蒂玛直言,不同于早期发泄情绪为主的网络暴力,升级后的网络暴力呈现出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现象。
法蒂玛注意到,近年来,网络暴力的舆论暴发契机,已经从偶发性社会事件日渐向精心挑选对象、日期和话题转移,呈现明显人为操纵的迹象。网暴者利用社交平台和短视频流媒体推送机制多管齐下,炮制图、文、视频、弹幕病毒式传播不法信息。他们的暴力手段和损害后果也随之升级,从网络空间的造谣诽谤到现实生活的人身威胁,从精神损害到迫使他人自残、轻生或 " 社会性死亡 "。
" 很多网络暴力背后都有黑公关的身影,甚至形成了专门的黑色产业链。这类黑公关掌握着大量的未实名注册的手机 " 黑卡 "、各类平台僵尸号,在网络上利用水军、僵尸账号,采用机器人、群控等方式,短时间炒作同一话题,发布同质化言论,对舆论进行恶意引导,对网络暴力言论进行恶意传播,造成当事人权益的严重损害。" 法蒂玛说。
多种原因致网络暴力容易反弹
尽管相关部门对于网络暴力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但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治。
容易反弹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网络的匿名性和 " 法不责众 " 的心理,让一些人可以肆无忌惮地批评甚至辱骂。
" 事实上,互联网是有痕迹的。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实施网络暴力的大 V 和网民以寻衅滋事罪被定罪处罚的不在少数,只是有些未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法不责众’其实是一种错觉,只是在具体案件中,受限于受害者的法律意识和固定证据的能力,有时并不能对每一个施暴者予以制裁。" 朱巍说。
一些媒体和平台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也会为网络暴力推波助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王学坤认为,一些媒体和平台为了流量利益而追求 " 眼球效应 ",为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恣意发表不实报道或者片面报道;网络平台的审查不严格,任由未经核实的自媒体言论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