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牛仔裤、工作服、简单一扎的马尾。
海清演吃饭。
是这个人的" 不在吃饭 "。
没有用力,没有刻意,关注点完全在别的事情上,吃饭全凭肌肉记忆。
下意识地大口扒,吐骨头,再到吞咽。
整个吃饭的状态又都是完整的。
不悬浮,贴地。
所以生活剧导演爱用,观众也看不腻。
02
观众对海清的印象是什么?
强势、爽朗、精明。
《玉观音》中的霸道女总裁。
《梅花档案》中敢爱敢恨的泼辣小护士。
伶牙利嘴,什么台词都被她说得活灵活现。
在北电读书时,海清的台词是弱项,还戴着牙套的她,只好天天含着石子,半夜在操场上练台词。
操场另一边,还有操着流利广普的张颂文。
海清真正开始走向 " 国民 ",是从遇上六六开始。
编剧六六写台词出了名的犀利、准确、生动,搭上海清自嘲嘴比脑子快的语速,般配。
《双面胶》是海清的第一个女主角。
一个嗲味十足的上海女人。
怀孕初期,想跟老公深入交流,谁知老公三分钟就想收工。
这段戏,多一分太骚,少一份太木。
而海清就拿捏得刚好,羞耻又好玩。
用现在的话来说,纯欲风鼻祖了属于是。
《蜗居》。
海清演一个斤斤计较,整日想着买房的主妇,郭海萍。
她对情绪的把握很精准。
武器仍然是台词——知道老公没能力还钱,默默说了三遍,自己还。
再后来,海清进军电影界。
不同于电视剧,电影台词没那么多,角色的内心变化,就靠一个眼神,一次肌肉的抖动。
成也台词,败也台词。
古装戏《赵氏孤儿》,演程婴的妻子。
这可能是海清最滑铁卢的一次——
开场第一句话就无比出戏,语气之凌厉,语速之飞快,就像一个从现代穿越回去的麻辣媳妇。
似乎除了伶牙俐齿和上脸的心机之外,海清没找到塑造人物的着力点。
但如果放到现代片呢?
那就好很多。
2013 年,《北京遇上西雅图》。
海清饰演女同,英文流利,气场十足,还能鼓捣冲击钻。
三分钟的吵架戏,被网友大赞:吐字清晰,气场强大,压制了汤唯。
不过说到底,《北京遇上西雅图》是一部爱情轻喜剧,人物线条比较粗,剧情重流畅度,不重挖掘深度。
也就是说,海清的演技是有瓶颈的。
瓶颈以下,她能出彩。
瓶颈以上,超越了世俗的底色,触及到日常生活经验之外的内容,海清就显得有点无所适从。
所以提起海清,大家的第一反应不是 " 演技 "。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热搜上,大家又 " 发现 " 了海清的演技)